ID: 22145809

第1课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课件+教学设计+ 预习卡

日期:2025-0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25次 大小:882422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件,教学设计
    (课件网) 三衢道中 壹 说汉字,认识“三衢”历史 贰 读古诗,寻找三衢”美景 叁 品诗句,寻找“三衢”之情 肆 拓诗文,悟“三衢”文化 壹 说汉字, 认识“三衢”历史 同学们,“衢”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 “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说文》 说文解字“衢” qú 说“三衢”来历 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 “昔 有 洪 水 自 顶 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 ———《隋志》 “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唐《元和郡志》 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 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赏“三衢”美景 引“三衢”诗文 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 曾几(j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著有《茶山集》。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qú zēng jiǎn lí fàn 梅 溪 泛 减 学写字 xī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六笔、第八笔和第十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贰 读古诗, 寻找三衢”美景 学习单 (1)找: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用“——— ”画出。 (2)画:请你画一画诗人游三衢山时的行程路线。 (3)想:想一想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 作者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 从哪儿能看出来? “梅子黄时日日晴”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三旬已过黄梅雨。” ———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出游时间 梅子黄时本来是多雨时节, 可是诗人当时碰到的却是 “梅子黄时” “日日晴” 出游时间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很晴朗。 出游路线 ①谁能画一画诗人的行程路线? ②结合诗句判断行程图是否正确。 “小溪泛尽却山行” 路线图展示区 乘船 尽头 再,又 诗意: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 叁 品诗句, 寻找“三衢”之情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 表明的仅仅是作者出行的路线吗? 再读古诗,整首古诗让我们感受 到作者游三衢山时的心情如何? 创设情境假想 “梅子黄时” “日日晴”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是日日晴,假如此时你和诗人曾几一同去游玩,心情如何?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 往年黄梅时节总是阴雨绵绵,今年却是晴空万里多么不易,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兴奋与愉悦,跟诗人一起游一游三衢山。 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创设情境假想 穿越时空,假如你和诗人乘船去游山,“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看到了一条幽静的山路,你的心情又如何呢?诗中哪个词最能代表此时的心情?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时的喜悦之情。 却 借助插图联想 图文结合联想美景: 边读古诗,边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走在这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树荫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莺 诗意: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借助插图联想 再读古诗,再看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去时路上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 加关联词概想 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两句诗句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行走于三衢道中来和去时所观察到的美景吗?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不但 而且 三衢道中 曾几〔宋代〕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