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48782

(教科版2024)科学一下1.观察物体的特征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日期:2025-0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822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物体,教学,分析,教材,特征,观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2024教科版) 1.观察物体的特征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目标 ●观察常见物体的特征,用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态度责任目标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单元起始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中的第一点“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物体由物质构成,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依据课程标准,本课要求学生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能通过利用感官和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物体外部特征的探究兴趣。 本课共分为四个板块。聚焦板块,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关于观察方法及物体特征的原有认识。探索板块,主要包括两个观察实践与活动记录,目的一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选定的一个物体进行观察与描述;二是通过与其他物体的对比,发现这个物体更多的特征,并在记录单上圈出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研讨板块,主要提示学生回顾自身观察过程,引导学生可以从颜色、形状、轻重、表面粗糙程度、透明度等方面描述物体特征。拓展板块,借助猜物游戏,让学生认识到准确描述物体关键特征对于正确识别物体的重要性。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无法直接从物质建立概念,需要从认识物体的特征开始。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他们对身边的物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描述这些物体。但是,他们对怎样有序地观察这些物体,从哪些方面能更全面、多角度地描述物体的特征仍然存在困难。这一课,教师通过创设观察、描述物体特征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以及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难点:物体的颜色、形状、透明度、气味等是可以被直接观察并描述的,而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需要对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描述。 (四)教材解读 单元情境:本单元以“介绍物体时需要描述物体的特征”为大情境,背景图片展示了本单元的情境:几位小朋友围坐一起交流,描述物体的特征。 文中的这句话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在介绍它们时需要从形状、颜色等方面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本课情境:图中9个物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比较常见,也是由不同材料制作的,且在特征上具有代表性。比如,这些物体有方形的、球形的、圆柱形的,引导学生认识物体形状的多样性;红砖以黏土等原料烧制而成,学生可能接触较少,引入这一材料主要希望学生关注有些材料是取材于自然世界的;塑料笔筒和塑料尺用来观察透明度;乒乓球比较突出的特征包括有弹性、球形等。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一定要选择教材中展示的这些物体,但要注意尽量涵盖、凸显这些特征,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体的特征。 聚焦: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我们周围有什么物体,以及如何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了解学生在观察方法以及物体特征描述方面的原有认识,并基于此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和描述,促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体的特征。 探索1:选择一个物体如小木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教师要注重将观察方法的指导与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过程联系起来。有些特征可以,直接被描述,如颜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