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科学下册(2024教科版) 2.给物体分类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思维目标 ●根据选定的物体的某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探究实践目标 ●观察和对比身边物体的外部特征,尝试从颜色、轻重、软硬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 态度责任目标 ●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关注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对应课程标准1~2年级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中的第一点“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工具。 正如教材的“科学家这样做”板块中提到的,科学家对物体、生命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准确地认识世界。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认识物体特征的框架,下面将进一步学习如何依据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归类,了解分类这种科学研究方法,这将对学生后续的物质科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由四个板块组成。聚焦板块,引导学生调查并唤醒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分类经验。探索板块,带领学生将前面观察过的物体依据特征分成两类,需要经历给物体编号、选择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和尝试依据其他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三个步骤。研讨板块,讨论可以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以及分类结果是否有不同。拓展板块,以学校体育器材的分类摆放为例,让学生感受到分类可以使杂乱的器材变得井然有序。 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研究了物体的一些特征,搭建起了从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认识物体的知识框架。一年级学生分类意识薄弱,不能自主地对不同物体的特征进行比较、联系,所以他们在根据物体特征分类时,可能因为无法找到不同物体的共性而分类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给物体分类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分类任务。在前一课观察记录物体特征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观察描述其他几种物体的特征,提示学生选择一个特征,将这些物体分成两类,同时认识到分类的标准可以不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选择的某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尝试按其他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受标准细分程度的影响。 (四)教材解读 本课情境:举例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市场里同种类的蔬菜整齐有序地摆放,隐含着分类是将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 聚焦:调查并唤起学生原有的分类经验,同时可以让学生说明这样分类的理由,了解学生对分类的已有认识。 探索1:在分类前,给每个物体编号,这是为了便于学生记录分类结果和交流观点,在编号时注意每个物体的号码应全班统一。 探索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描述物体特征的框架,提示学生选择一个特征,并根据这个特征观察物体,通过比较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物体归为一类。比如根据“轻重”这个特征分类,用掂一掂的方法把重的归为一类,轻的归为一类。但如果是根据“形状”这一特征分类,就可能会多于两类,要引导学生将物体归为两大类。 教师强调要按照选择的物体特征进行分类,每次分类只能依据一个特征。同时,为了方便分类,可以提前准备两个分装篮子或两张画有圆圈的大白纸,让学生分类时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放入同一个篮内或白纸上的同一圆圈内。 探索3:鼓励学生选择另一个特征,尝试使用更多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或者由一名学生操作,组内猜一猜分类依据。也可以在观察或研讨时提供同学的分类结果,猜测其分类依据。 在记录单上记录选择的物体特征并用编号填写分类结果。 研讨1:指向本课的聚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分类依据及怎样分。比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