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54086

【核心素养目标】 12.1 动能与势能(教案)2024-2025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1310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物理,八年级,教科,学年,2024-2025
  • cover
1 动能与势能 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通过对动能、势能的学习,初步建立能量的观念。 (2)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量的单位。 (3)能从能量的角度解释具体情境中的问题。 2.科学思维: (1)根据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得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强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运用。 (3)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3.科学探究: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设计检验实验,通过交流反馈,最终能够进行清晰地表述,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电流能做功,具有电能;燃料燃烧放热可以做功,有热能。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 教学活动 一、动能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动能的物体。 有条件的可以幻灯片演示:失控的汽车常常容易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呼啸的海浪有时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子;弹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弹得远远的,跑动的人能撞倒别人…… 这些现象说明了失控的汽车、呼啸的海浪、弹出去的玻璃球、跑动的人能够对其他的物体做功,可见它们都有能量。   提问 : 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都能够做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能量是因为它们运动才具有的。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具有动能的物体。 提问: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阅读教材P112,讨论交流:限速标志牌。如图12-1-3。 (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呢? (2)对于相同的道路,为什么针对不同的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限速呢? 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针对不同的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限速? 教师总结:汽车速度越快,出事故时破坏就越严重,这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同它的运动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一辆汽车以同一速度运动,重载比空载时出事故会更严重,这说明物体的动能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总之,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 二、势能 1.重力势能。 概念引入: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提问: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也就是说具有做功的能力吗?   例如:举高的铅球,能够在落地时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铁锤,能够在落下时把木桩打入地里。高处的流水能够冲击水轮碾米,磨面。它们都具有做功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都有能量。   分析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它们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较高的方向。我们把 受到重力的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作重力势能。 让学生列举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的例子。见教材P113图12-1-5。 试问树上的苹果有重力势能吗? 反问:苹果没有做功啊,为什么有能量呢? 说明: 注意“能够”二字,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不是说物体做了功才有能量。即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有能量,不一定显露出来。树上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