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马 说 作者: 韩愈 新课导入 第一章节 同学们,马在我们的印象中通常是矫健、敏捷的象征,它们曾在古代的交通、战争、劳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是不是每一匹马都能充分展现它的才能呢?今天,我们就随唐代文学家韩愈,走进他笔下的《马说》,看看作者笔下的马有着怎样的遭遇。 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 韩愈(768 - 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州)人,自称 “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散文题材广、内容深、形式多、语言朴、气势壮,有《韩昌黎集》等作品。 历史背景 唐代虽为封建社会鼎盛期,却有诸多社会问题,选官制度存在弊端,不少有才能的人被埋没。韩愈多次参加科举,历经波折才入仕途,在官场又因直言进谏屡遭贬谪。这种怀才不遇的经历,让他对人才遭遇感触颇深,遂以《马说》借马喻人,抒发对人才问题的见解 。 新课导入 文体介绍-“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说” 的特点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托物寓意”。 新课导入 课文解析 第二章节 朗读诗词,注意节奏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 虽有名马, zhǐ cáo lì 祗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 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sù 马之千里者,一食 / 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xiàn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 不外见,且欲与 / 常马等 / 不可得,安求其 / 能千里也? 策之 / 不以其道,食之 / 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 yé “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 / 不知马也!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原字 通假字 例句 食 饲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见 现 才美不外见 材 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邪 耶 其真无马邪 通假字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是 这,指示代词 判断动词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安 怎么,哪里 安全、安定等 安求其能千里也 或 有时 或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然后 这样以后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古今异义词 课文解析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策 策之不以其道 用马鞭驱赶 执策而临之 马鞭 食 食不饱,力不足 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饲”,喂 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其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语气,大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代词,指千里马 词语 例句 释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能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①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马。②祗:只,仅。③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④骈死:并列而死。⑤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⑥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⑥以:用。例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 。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②辱于奴隶人③之手,骈死④于槽枥⑤之间,不以⑥千里称⑥也。 ①一食:吃一顿。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⑦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③食(sì):通 “饲”,喂。④外见(xiàn):“见” 通 “现”,表现。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