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相互作用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等温线呈楔形侵入西太平洋暖池,形成的冷水区被称为东太平洋冷舌。下图为太平洋某时段海水表层温度示意图。完成下题。 1.东太平洋冷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B.受东南信风影响,冷海水上泛 C.受寒流影响,水温降低 D.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 A.东太平洋冷舌势力增强 B.西太平洋暖池势力减弱 C.澳大利亚东岸降水增多 D.南美洲西岸降水减少 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下图示意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感热通量分布状况(单位:卡/平方厘米),正值代表热量由下向上传递,负值代表热量由上向下传递。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北印度洋西部沿岸地区感热通量数值的绝对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气温较高,热量传递快 B.底层海水上涌,海气温差大 C.高纬海水流经,海水温度低 D.赤道暖流流经,海水升温快 4.此时段北印度洋海气感热通量的特点会加强海面的( ) A.偏北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东风 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北极地区,这与北极海冰减少对气温增幅的放大作用密切相关。差值(104km2)(差值=当月海冰面积-上月海冰面积)。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分析,该年北极海冰面积的变化特点是( ) A.1月增长最快 B.4月缩小最快 C.9月面积最小 D.12月面积最大 6.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判断,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会导致( ) A.海面蒸发减弱,热量损失减少 B.大气对海面逆辐射减弱 C.极地东风和极地高压均增强 D.海面对大气的辐射增加 2021年5月,面积达4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从南极洲罗恩冰架脱落,随后开始缓慢漂移。下图示意A—76冰山脱落位置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A—76冰山在脱落后出现a→b→c位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陆轮廓 ②极地东风 ③地转偏向力 ④西风漂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A—76冰山对所经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下垫面反射率减小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水汽输送量增大 D.大气吸收的海面热量减少 怀特基急流是出现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东向急流,仅在部分季节出现。其产生的大量热、盐和水团纬向再分配对东印度洋热盐环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变印度洋局部气压。厄尔尼诺能改变怀特基急流的强度,进而影响东印度洋表层海水盐度。在厄尔尼诺期间,索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温上升。图示意不同季节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层环流(注: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m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怀特基急流主要出现的季节可能是( ) ①春季(4-5月) ②夏季(6-8月) ③秋季(10-11月) ④冬季(12-2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怀特基急流发生时,会导致赤道印度洋表层( ) A.东印度洋温跃层加深 B.东印度洋密度变大 C.西印度洋温跃层下降 D.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 11.在厄尔尼诺期间,怀特基急流( ) A.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B.增强,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C.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下降 D.减弱,导致东印度洋盐度上升 海水表层温度往往反映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下图示意世界某海域某月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的特点是( ) A.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海洋向大气吸收热量 C.离岸风将热量送往陆地 D.迎岸风将热量送往海洋 13.流经乙海域的盛行风饱含水汽是由于( ) A.太阳高度角最大 B.盛行风仅出现在夏季 C.乙海域蒸发旺盛 D.乙海域海洋面积大 14.图示月份甲海域附近陆地( ) A.低温干燥 B.凉爽多雨 C.炎热干燥 D.高温湿润 15.阅读图文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