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非洲年”和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分析战后亚非拉人民为了赢得民族独立所做的努力,能正确的理解万隆会议的精神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3.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课题释义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或称“第三世界”。 1.“亚非拉国家”的含义 美、苏 欧洲、日、澳、加 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国家”) 第一世界(国家) 第二世界(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 16-18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中后期 新航路开辟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后 早期殖民掠夺 沦为殖民地和掠夺对象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埃及华夫脱运动 知识过渡 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一、万隆会议 1.背景(原因)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他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冷战冲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阅读材料一,归纳出万隆会议召开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1)二战后,殖民帝国瓦解,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 (2)独立起来的亚非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一、万隆会议 2.概括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时间 1955年4月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与国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 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现场 一、万隆会议 3.会议精神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亚非会议会场 一、万隆会议 4.会议影响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亚非会议圆满结束合影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交谈 二、非洲年 1.背景 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1913年) 二战前的非洲一共就三个国家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独立。其他的地方都是欧洲的殖民地。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下降,非洲各国纷纷独立起来。 战后开始独立的国家主要在非洲北部,所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二战前独立的三个国家 二、非洲年 2.非洲各国独立的过程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埃及爆发革命,次年,纳赛尔建立埃及共和国 利比亚宣布独立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51 1952 1960 1962 1990 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纳赛尔受到热烈欢迎的情形 1960 年———非洲年” 出任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的努乔马发表就职演说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