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1609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想

日期:2024-09-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920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课
  • cover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创新设计 张国生   我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内容拉拉杂杂很不少,但能说得上是创新的,只有下面五点。   一.用“行路”的感叹导入 我曾经两次专程前去考察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 出卷网。绍兴鲁迅故居景区有一块很大的广告:鲁迅故里。“鲁迅故里”主要是三个景点:鲁迅故居(包括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纪念馆。我考察这里,有三点感叹,于是这三点感叹便成了我的“导入”: 一是感叹游客之多。暑假时,这里每天少说也得有几万人参观,以至鲁迅故居钱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想拍张照片都不容易。第二天张老师五点起床,好不容易才拍到这张没有游人的照片(如图)。 二是感叹门票之贵———130元。鲁迅为家乡后人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啊!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三是感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影响之大。来 出卷网这里参观大多因为这篇文章,张老师也是因此知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门票贵也是因为这篇文章,那么贵,还要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导入,用自己的感情感染了学生,激起他们学习这一课的兴趣。这也是“行万里路”的收获。   二.探究先生的读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样写先生念书: 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的文章出自请代武进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原文如下: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千杯未醉。 但课文中却多出了三个语气词:呢、噫、嗬,而且句后还加了两个波浪线。这是怎么回事呢? 理解这个问题之后,请你模仿先生的神态和语气表情朗读这一段。 设计此题,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标点的艺术”,同时训练朗读。 朗读训练,本来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 出卷网且朗读本身也是对课文的品味与感知,读好了,那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就像这篇课文中的寿老先生一样,会陶醉在文章之中的,其中滋味,有“分析”“讲解”“做题”所无法道者。而且,好的朗读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的趣味性,甚至会使学生陶醉在声情并茂的气氛里。于漪老师在《常忆常新》一文中曾写到她上中学时朗读诗词的情景: 最难忘的是老师教辛弃疾的词 出卷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情景。老师讲着、读着“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时,眼里噙着泪花,对国事感慨万千,令人揪心;讲述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时,激昂慷慨,使一室振奋。我们跟随着老师朗读,吟诵,思考,体味,历史风云如在眼前,家乡装进胸中,国家社稷装进心中。课后,大家仍激动不已。星期日,三五同学结伴,奔赴北固山,登上北固亭,面对滔滔江水,大声背诵“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充盈胸际,人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豪气冲霄汉。是教师,把对祖国的赤诚的爱植入了我们的心中。(《名家谈语文学习》156页,华东师范大学-出卷网-2007年10月第一版) 这样的朗读,这样的语文课,怎是分析、讲 出卷网解、做题、选ABCD可比?可惜的是,由于高考和中考都不考朗读,所以许多急功近利的语文教师也就不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了,于是,学生的朗读能力普遍较低,甚至许多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也令人堪忧。可惜呀! 但我却乐此不疲。我搞这个设计,意在改变这种状况。 附参考答案 我认为,这是因为先生非常欣赏这篇赋 出卷网,读这段文字时更是非常“入神”,深深地陶醉其中,感情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所以兴之所至就自然而然地带出了三个加强语气的语助词。先生的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