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你知道中国目前总共有人口吗? 14亿1178万! 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么确切的人口数的? 人口普查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系列课件 第十七课 一、人口普查在古代 ———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民数周,为国之本也。 ———徐干《中论 》 为什么“周知民数”被视为“国之根本”?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 ———《 旧唐书 食货志上》 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 ———杜佑《通典 》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于是奸心竟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救也。 ———徐幹《中论》 户籍管理是赋役征发的依据 户籍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 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汉朝 编户齐民 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东晋 黄籍和白籍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主户与客户 明朝 诸色户计 黄册 永停 编审 元朝 清朝 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汉朝 编户齐民 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东晋 黄籍和白籍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主户与客户 明朝 诸色户计 黄册 永停 编审 元朝 清朝 秦献公(影视剧形象) “为户籍相伍” 商鞅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汉朝 编户齐民 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东晋 黄籍和白籍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主户与客户 明朝 诸色户计 黄册 永停 编审 元朝 清朝 将百姓的户籍分为“故秦民”、“新民”等几类,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等级性和不平等性 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汉朝 编户齐民 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东晋 黄籍和白籍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主户与客户 明朝 诸色户计 黄册 永停 编审 元朝 清朝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 史记 萧相国世家》 从这则史料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秦有系统的户籍资料;丞相或御史大夫保管户籍资料;汉承秦制 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汉朝 编户齐民 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东晋 黄籍和白籍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主户与客户 明朝 诸色户计 黄册 永停 编审 元朝 清朝 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汉朝 编户齐民 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东晋 黄籍和白籍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主户与客户 明朝 诸色户计 黄册 永停 编审 元朝 清朝 东晋进行“土断”的原因是什么? 便于征发赋役,增加政府收入 战国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秦朝 分类登记制度 汉朝 编户齐民 东汉末年 户籍散乱 东晋 黄籍和白籍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主户与客户 明朝 诸色户计 黄册 永停 编审 元朝 清朝 “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隋书·食货志》 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