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素养评估(第五至第十章) (40分钟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秦岭-淮河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结合思维导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说法相符的是( ) A.甲:温带草原 B.乙:海陆因素 C.丙:气候因素 D.丁:地形因素 2.秦岭南北两侧河流水量差异很大,反映了我国( ) A.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北方耕地面积广 C.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D.南方距离海洋近 《史记 河渠书》记载:“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於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考古中发现秦朝时期咸阳一带的关中地区开挖水渠引泾河水灌溉。读历史教材中秦国大致范围示意图以及郑国渠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秦国所在地区自然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 A.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B.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400mm到800mm之间 C.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黄河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河流以及灌溉水源 4.关于郑国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郑国渠西引泾河水东注洛水是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B.郑国渠位置在陕西的汉中 C.郑国渠现在对农业生产灌溉已经没有任何帮助 D.郑国渠干渠的流向是东西 (2024 泰安学业考)东北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读东北地区和新疆简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和新疆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恰当的是( ) A.东北地区比新疆纬度更高,气候更寒冷 B.新疆比东北地区距海更远,降水更少,没有外流河 C.东北地区和新疆都具有“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山河大势 D.新疆和东北地区矿产、森林和水资源等都很丰富 6.东北地区和新疆农产品品质好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 A.地势高,太阳辐射强 B.生长周期长,病虫害少 C.降水多,雨热同期 D.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下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的地区,读图,完成7~9题。 7.对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A.秦岭是当地重要水源地 B.电能短缺是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C.生态保护关系到长江三角洲地区 D.水资源状况影响北京的供水 8.对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条件的叙述,恰当的是( ) A.采取“前店后厂”的粤港合作模式 B.热带气候下的鱼米之乡条件 C.依托当地丰富的能源资源 D.面向东南亚和多侨乡的经济文化优势 9.不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事物是( ) A.都江堰工程 B.苏州园林景观 C.杭州西湖景区 D.南京中华门 下图为我国五大城市群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④城市群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包括( ) a.能源丰富,位置优越 b.通江达海,水运便利 c.城市密集,人才众多 d.水热充足,农产品丰富 A.a、b、c B.a、b、d C.a、c、d D.b、c、d 11.为实现可持续发展,④城市群应( ) A.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 B.发展煤炭、冶金等重工业 C.大力发展围湖造田工程 D.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12.五大城市群( ) A.均位于南方地区 B.沿江、沿海分布 C.均以重工业为主 D.②综合实力最强 对比分析 下列甲、乙分别为我国两盆地。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14.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 A.地形平坦 B.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15.(2024·泰安学业考)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于2023年9月17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读图判断关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生长环境及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终年炎热,降水少,适合普洱茶生长 B.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优越 C.为做好古茶林保护,要封山育林,禁止开发 D.利用《世界遗产名录》资源优势,走茶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