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76191

《除法 —— 第 7 课时 买新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2-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41821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除法 —— 第 7 课时 买新书,教学设计,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数学
  • cover
《除法 ——— 第 7 课时 买新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连除运算的顺序,掌握连除算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连除算式的两种计算方法:按从左到右顺序计算和先算两个除数的乘积再除被除数。 能运用连除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连除算式的算理,正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 书海寻法 展示书架及图书摆放的图片或相关情境 提出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买书放书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知识探究 ——— 算法探秘 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画出两个书架,每个书架四层,共 200 本书等,让学生直观理解题意。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板演,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先求每个书架放多少本(200÷2 = 100 本),再求每层放多少本(100÷4 = 25 本),综合算式为 200÷2÷4;或者先求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2×4 = 8 层),再求每层放多少本(200÷8 = 25 本),综合算式为 200÷(2×4)。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讲解连除算式的计算顺序和算理,让学生明白两种方法的合理性和计算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图和自主列式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连除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深化对算理的认识。 巩固练习 ——— 技能磨砺 基础应用 出示 “一、二、三年级共有 270 名学生,每个年级 3 个班。平均每个班有多少名学生?” 和 “一共有 96 只鸽子。平均每个鸽笼每层住多少只鸽子?” 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先画图分析再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解题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学生对连除算式计算方法的掌握,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解题思路和过程,培养学生画图分析问题的习惯。 实际问题解决 给出 “图书室购进 4 套《百科全书》,共花了 384 元。平均每本多少元?”“每箱装 4 盒,每盒装 6 个,48 个物品需要几个箱子?” “‘少年杯’足球赛,一共 736 人,有 8 个小组,每个小组有 4 个队,平均每队有多少人?” 等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 设计意图:将连除运算应用到多种实际生活场景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计算训练 安排 “756÷7÷6、624÷2÷3、801÷(3×3)、624÷(2×3)” 连除算式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批改,教师强调计算顺序和准确性。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连除运算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综合练习 “奇思在泳道内游了 3 个来回,共游了 150 米,求泳道长度” 的问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拓展提升 ——— 思维挑战 提出 “小红和小丽 3 分钟一共打了 600 个字,平均每人每分打多少个字?” 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人数和时间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