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79304

九下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单元复习课件(37张PPT)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6186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九下,第五,二战,后的,世界
  • cover
(课件网)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世界现代史 单元复习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华约成立 万隆会议 1949 1955 北约成立 1953 赫鲁晓夫改革 非洲独立年 1960 苏联解体 1991 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新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苏联强大 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 模式推广 欧洲-联合 美国-超级大国 日本-崛起 资本主义阵营 冷战 拉丁美洲———古巴革命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亚洲———万隆会议 非洲———独立年” 苏联改革 两极格局 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1993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考点一 冷战 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二战后苏联势力崛起;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3.目的: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序幕 开始 杜鲁门主义出台 时间 实质 影响 1947年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控制其他国家,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考点一 冷战 4.形成过程: 发展 时间 目的 实质 影响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西欧社会秩序。 ②.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基本形成 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联邦德国”或“西德”) 1949年10月—苏占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民主德国”或“东德”)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1947年 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德国分裂 概况 影响 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考点一 冷战 高潮 时间 成员国 美、英、法等12个国家 文件 最终形成 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结束 北约成立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 华约成立 时间 成员国 文件 影响 1955年 《华沙条约》 标志着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考点一 冷战 第16课 冷战 1.(2023·重庆市)观察下边两幅地图,可以得出英法美与苏联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 ) A. 由合作走向对抗 B. 由对峙走向联合 C. 由封锁走向互利 D. 由战争走向和平 【答案】A 【解析】根据“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英美苏团结合作抗击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由“柏林墙示意图”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对抗,德国分裂,故可以得出英法美与苏联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由合作走向对抗,A项正确;由“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可知,美苏合作抗击德国法西斯,不符由对峙走向联合,排除B项;美苏之间由战时合作到战后分裂对抗,不符合由封锁走向互利、由战争走向和平,排除CD项。故选A项。 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柏林墙示意图 第16课 冷战 2.(2023·四川省宜宾市)19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