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一、从和谈失败到以武相逼 ———两大文明的碰撞 中国(清朝) 西方(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外交 社会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小农经济、重农抑商 武备落后、军纪废弛 思想专制、华夷之辨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工业革命、重商主义 坚船利炮、战斗力高 自由通商、殖民扩张 思想科学化、民主化 工业大国日趋强盛 专制←→民主 农业←→工业 衰弱←→强大 禁锢←→自由 封闭←→开放 落后←→先进 探究:回顾已学知识,完成19世纪中期中西方对比表。 落后的农耕文明VS先进的工业文明 一、从和谈失败到以武相逼 ———两大文明的碰撞 材料1: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物产是各种各样……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 ———亚当 斯密《国富论》 材料2:1793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率团来到中国,请求通商。乾隆回信说:“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 ———《九朝东华录》 材料3:从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货物……只及(中国出口英国)茶叶的六分之一。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4:从19世纪20年代起,英国运进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据估计,1820—1824年,每年平均输入近8000箱;1825—1829年,每年平均输入12576箱;1838—1839年,每年输入鸦片超过4万箱。 ———《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 材料5:帝国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吏都被英国人弄的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腐败作风,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泵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的。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6: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探究:理清相关事件的关系,绘制鸦片战争原因关系图。 市场、原料 和谈失败 有限的正常贸易出现逆差(入超) 鸦片走私 极大危害 虎门销烟 工业革命 危害身心、财政危机 吏治腐败、军力下降 小结 自然经济抵制 闭关锁国影响 英国 出超 入超 中国 正当贸易 严重灾难 扭转逆差 打开市场 对华倾销鸦片 危害身心 财政危机 吏治腐败 军力下降 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成为导火线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 ) 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 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 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有人认为,“英国为反对衰败不堪、腐败透顶的中国和令人无法忍受的优越感而战”。这说明( ) A.历史事实具有多样性 B.历史真相无法真实再现 C.历史叙述具有时代性 D.历史解释应多角度分析 巩固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