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80515

北师大版(2024)三年级下册《找规律 ——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10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2024,三年级,下册,找规律 ——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 cover
《找规律 ———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敏感度。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发现并理解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 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复杂的乘法计算问题,准确确定积末尾 0 的个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法、讨论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引入新课(约 5 分钟)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之前学过的乘法知识。请大家快速计算下面这些题目:4×5、3×6、7×8、9×5、12×3。”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教师巡视并请几位同学回答答案,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接着教师说:“大家计算得都很准确。现在老师把这些算式稍微变一下,变成 40×5、3×60、70×8、9×50、120×3,大家还会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的内容 ———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简单的乘法运算,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将旧算式变形引出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 (二)探究规律,理解算理(约 20 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组算式:5×1 =、5×10 =、50×10 =;3×2 =、3×20 =、30×20 =;12×4 =、12×40 =、120×40 = 。然后说:“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计算这些算式,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计算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例如,当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每个算式中乘数的变化和积的变化情况。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在 5×1 = 5,5×10 = 50 中,一个乘数 5 不变,另一个乘数从 1 变成 10,扩大了 10 倍,积也从 5 变成 50,扩大了 10 倍;在 5×10 = 50,50×10 = 500 中,两个乘数都扩大了 10 倍,积就扩大了 100 倍。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在两个乘数都不为零时,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 10 倍,积也扩大 10 倍;当两个乘数都扩大 10 倍,积就扩大 100 倍。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教师说:“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大家试着计算一下 6×3 = ,6×30 = ,60×3 = ,60×30 =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计算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计算、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算理,比直接讲授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总结方法,强化技能(约 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了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规律。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计算方法。首先,我们要先把乘数中末尾 0 前面的数相乘,比如计算 30×40,先算 3×4 = 12;然后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几个 0,30 和 40 末尾一共有 2 个 0,所以 30×40 = 1200。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模仿练习,教师给出几道题目,如 20×50、40×30、10×60 等,让学生按照总结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和运用。通过练习巩固,让学生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