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85916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反思(表格式)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24)数学

日期:2025-04-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243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20,2024,上册,一年级,人教,格式
  • cover
教 学 设 计 教学题目 11--20各数的认识 姓名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在学习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教具导入法”   师:大家看看这里,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奖品。猜猜是什么?有多少呢?大家先来摸一摸。   学生猜后,师打开袋子,展示铅笔,并和学生一起数一数。   数到10以后,还多余几根,师问:接着怎么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给予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1~20各数’。”板书课题,并朗读2遍。   当学生碰到“猜一猜奖品是什么?”这种情景,心里活动是十分积极的。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明了问题,思考解决方案   师问:“刚才我们一根一根的数铅笔3是不是很麻烦呢?”“当铅笔摆出来时,怎样让别人一眼就知道有十几根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这两个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后,让学生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优化表达方法。   师:“哪种方法好一些?”来让学生理解用一捆来表示10方便。   3、学习数位顺序表及其意义。   在这里,通过教师引导“数一数算珠有多少?”“看一看这些数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理解数位及数位顺序。   4、学习书写数字的时候,我现在田字格中示范,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如何写好数字。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时我也没有把所有的数都读写完,可让学生自己在认数的基础上试着去边读边写。   整个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数概念的抽象过程,用“小棒一算珠图一计数器一读写数”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直观一半抽象一抽象”的认知过程。学生不但认识了“十位”“个位”两个数位,还通过用计数器强调位置值(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的大小不一样)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了对数概念的理解。   5、学习计算10加几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根据11 20各数的组成来写10加几的加法算式,并理解10加几的口算方法,在沟通知识间联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   6、在尺子上容易看到数的大小。教师让学生观察准备好的尺子,轻松完成“大些”和“大得多”的教学。  三、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数数比赛的活动、摆小棒的游戏和找朋友的数学活动。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好。   A、从11数到20   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   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这些活动针对性强,趣味性好。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后,让学生自由回答,再总结得出:会算10加几的算式,知道10加几得十几;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用“大一些”、“大得多”来进行数的比较。教师:祝贺大家有这么多的收获!这节课学会了10加几的加法,20以内的其他加法怎样计算呢? 作 业 设 计 体现分层设计: 1.教材79页“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5题和第6题 3.在回家的路上,家里,电视里找一找哪里有我们今天认识的11~20各数,并把它们的组成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一个十是10 11 1个十和1个一 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