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观看视频,回答毕业歌是什么时期的作品,歌曲反映的内容是什么?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学习目标: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一、局部抗战 1931 1932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135-138内容,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概括日本侵华的主要事件和中国人民的抗战(1931—1937) 日军侵华 1933 1935 1936 1937 1.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中国抗战 中国抗战 日军侵华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 九·一八事变 建立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 国民党十九军 1933 长城抗战 进犯长城沿线 1936 一二·九运动 瓦窑堡会议 “八一宣言” 华北事变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七七事变 1937 1932 1931 1935 局部抗战开始 全面抗战开始 1931 1932 侵华缘由 九·一八事变 1933 1935 1936 1937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日本三十年代的秘密文件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极度动荡不安。为求苟安,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实行绥靖政策,大大刺激了日本的嚣张气焰。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材料四: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并亲任总司令,坐镇江西,指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1932年7月在东北沦丧、日本日益扩大侵华态势的形势下,蒋介石竟仍调集63万部队,亲任“围剿”军总司令兼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司令,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和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 历史原因:蓄谋已久,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摆脱危机,转移矛盾 有利时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客观原因:绥靖政策为主,带有自己的侵略野心 侵华缘由 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思想原因: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现实原因:日本国内资源匮乏 历史原因:蓄谋已久,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摆脱危机,转移矛盾 客观原因:绥靖政策为主,带有自己的侵略野心 有利时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赵一曼 杨靖宇 赵尚志 东北人民革命军 东北抗日联军1936 中国抗战 中国抗战 日军侵华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 九·一八事变 1931 局部抗战开始 赤匪军阀叛徒 ,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 , 生死存亡 ,间不容发之秋 ,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 ,作安内攘外之奋斗。 ———蒋介石: 《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如何? 思考: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实质是? 不抵抗政策 张学良于9月19日在北平协和医院对《大公报》记者说:“吾早已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昨晚日军三百人攻入我军营地,开枪相击,我军本无武装,自无抵抗。”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编》,第17辑。 中国抗战 日军侵华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 九·一八事变 建立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 国民党十九军 1933 长城抗战 进犯长城沿线 华北事变 1932 1931 1935 局部抗战开始 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日本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侵华事件的总称。日本侵略东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