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9474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17151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
  • cover
《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目标:学生能深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并能准确运用该性质解形如 “x±a = b” 的方程,清晰掌握方程的求解步骤和原理。 技能掌握目标:通过练习与实际操作,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正确求解方程并检验答案的正确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思维培养目标:在探究等式性质和解方程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会从具体例子中归纳总结数学规律,增强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的性质,熟练掌握解 “x±a = b” 型方程的方法,如正确进行移项和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方程过程中,能准确依据等式性质进行变形操作,特别是当方程较复杂时,合理运用性质简化方程并求出正确解。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天平启思 - 引入等式性质 天平展示与算式描述 在讲台上放置天平,展示初始平衡状态下两边各放 5g 砝码,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为 5 = 5。接着在两边同时添加 2g 砝码,提问学生此时天平状态及算式,得出 5 + 2 = 5 + 2。再用 x 表示未知质量的砝码与 10g 砝码平衡,即 x = 10, 然后在两边同时加 5g,写出 x + 5 = 10 + 5。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平平衡与等式的联系。 观察归纳性质 引导学生观察上述算式,组织小组讨论:“从这些天平操作和对应的算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总结出天平两侧都加上相同质量,天平仍平衡,进而得出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二)深化探究 - 拓展等式性质 减法操作与规律发现 再次利用天平,从平衡状态如 12 = 12 开始,两边同时减去 2g,引导学生描述并记录算式 12 - 2 = 12 - 2。然后结合前面的加法示例,如 x + 5 = 15,在天平上演示减去 5g 的操作,让学生写出 x + 5 - 5 = 15 - 5,并思考其中规律。 完整性质总结 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综合加法和减法的情况,归纳出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完整性质。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调这一性质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三)方程求解 - 应用等式性质 示例方程讲解 以方程 x + 2 = 10 为例,详细讲解求解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性质,要使方程左边只剩下 x,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明白需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 2,即解为 x + 2 - 2 = 10 - 2,得出 x = 8。然后通过代入计算 8 + 2 = 10,验证答案的正确性,让学生理解解方程和检验的步骤。 学生练习巩固 布置几道类似方程如 y + 20 = 80、x - 12.3 = 3.8、x - 19 = 2 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求解,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移项和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忘记变号等问题,确保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四)综合运用 - 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问题求解 展示如 “原价:x 元,降价:62 元,现价:486 元” 的图形题目,引导学生分析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x - 62 = 486,然后运用所学解方程方法求解,得出 x = 548。同时展示三角形内角和相关图形,如 “y°+60°+50°=180°”,求解出 y = 70,让学生体会方程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生活情境应用 给出如 “150 米,x 米,y 米,200 米,500 米” 的线段图,引导学生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图中哪一段长度是(200-x)米?哪一段长度是(200+y)米?并列出两个不同方程。” 学生思考后得出 150 米是(200 - x)米,500 米是(200 + y)米,方程为 200 - x = 150 和 200 + y = 500,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拓展 - 培养数学兴趣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在家或学校栽种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