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共产党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指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指中国军队在敌人占领区后方开辟的战场,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在这个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因此也称共产党敌后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名词解释 相互配合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驱逐日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9.18-1945.9.2 一寸山河一寸血 全民族浴血奋战 课标: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和战役地图,填充表格。 抗战阶段 名称 时间 内容 意义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和战役地图,填充表格。 抗战阶段 名称 时间 内容 意义 防御阶段(1937.7-1938.10) 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相持阶段 (1938.10-1943底) 反攻阶段(1944初-1945.8) 1938.03 1938.06-1938.10 1941.12 1944年初 北路日军攻击台儿庄,李宗仁调兵增援,中国军队内外夹击,日军被迫撤退,共歼敌1万余人。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取得万家岭大捷,后武汉陷入日军三面包围中,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国民党军队丢失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探究任务一:结合战役形势图,从台儿庄的地理位置入手,分析台儿庄战役发生的背景? 平津沦陷 1937.7.7 上海、南京失陷 1937年8-12月 徐州 台儿庄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日 本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中 国 ·武汉素有“九州通衢”之称,位于平汉、粤汉铁路与长江水道交会处,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 ·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武汉成为当时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探究任务二: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取得了万家岭战役等胜利,为什么最后中国军队却撤出武汉,导致武汉失陷? 中国军队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为避免损失,主动撤离武汉,保存了有生力量。 材料二: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武汉会战之教训》 材料一:(日本政府)为在昭和13年(1938年)内解决事变而实施的攻占武汉作战,武汉是攻下了,但在政略方面并未得到预期效果。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战略防御阶段 1937.7.7 1938.10 1944 1945.9 七七事变 武汉会战 解放区局部反攻 日本投降 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反攻阶段 丨丨丨丨 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治华”“以战养战”策略,“速战速决”的方针被迫改为“战略持久期”。 特点: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 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