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19867

2016年中考模拟语文专题精卷---专题18:议论性文本阅读(带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2961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2016年,解析,阅读,文本,议论
  • cover
专题18:议论性文本阅读 一、(2016湖南省湘潭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9分) ⑴“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⑵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⑶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 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A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⑷要论中国人B,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 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9、对上面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针锋相对提出的论点是“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B.第⑵段作者用事实论据直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论证有力。 C.最后一段得出的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D.这几段文字采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来确立自己的观点。 10、对上面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中A,B两处的“中国人”分别指“全体中国人”和“一小撮中国反动派”。 B.结尾一段中“状元宰相”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地底下”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革命力量。 C.第(3)段划线句子指出了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D.第(3)段中“这一类的人们”是指上文提到的“埋头苦干”等一类人,即那些脚踏实地为民族进步的解放而奋斗的人们。 作者从正面提出的观点是(2分) 12、鲁迅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二、(2016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节俭是美德更是一种力量 游本根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 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总书记的讲话,犹如和煦的春风,暖民心、顺民意,激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共鸣,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全党全社会崇俭戒奢的信心。 ②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凝聚民心民力、成就事业的一股伟大的力量。1936年,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先生采访革命圣地延安,写下了闻名于世的《西行漫记》。斯诺先生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家住土窑洞、吃小米饭、穿补丁衣的俭朴生活中,就发现了这股伟大的力量,并把它称之为“东方魔力”。他断言,这种力量是共产党的胜利之本。 ③他之所以把这种俭朴作风称之为“东方魔力”, 就是因为这是民心之力。得民心者聚民力,聚民力者得胜利。节俭,是对民之汗水和心血的爱惜,民当鼎力支持和拥护,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一定能成就取天下、固江山之伟业。倘若民之膏脂,被无度挥霍,民岂无怨?怨则失去民心,党就会有受伤害之忧,国家就有危亡之险。秦始皇大造阿房宫,导致二世而亡;唐明皇声色犬马,带来安史之乱。史可鉴之。 ④在艰苦卓绝、物质匮乏的战 争和建设年代,广大共产党人对“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都能铭记于心,带头勤俭节约,坚持与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由此凝聚了民心民力,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⑤当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倡导节俭之风,反对铺张浪费,也是建设美丽中国之要。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