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99508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32099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江苏省,考试,答案,图片,试卷,历史
  • cover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朝廷派专人搜集反映民俗民情的歌谣,称之为“采风”,且下对上也勇于提出 批评意见,当局者还有听取民间指摘的雅量。这反映了当时 A.敬天保民思想浓厚 B.原始民主发挥功用 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监察谏议制度盛行 2.西汉初年,丞相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并且参与国家重要的决策,皇帝对很多决策 不能亲自做决定,需要征得丞相的同意。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让身边的近臣参与重大 问题的决策,并监督丞相在内的外朝官员。这一变化表明 A.行政中枢的权力发生转移 B.尚书台成为决策中心 C.外朝彻底失去了行政权力 D.朝议制度逐步规范化 3.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纳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使古代赋税标准开始由“税人”朝“税地”方向发展,实现了“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 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的效果。这一改革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造成户籍制度的混乱 C,实行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D.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 4.至元二十年(1283年),四川行省在滇东北等地区“大处为州,小处为县,并立总管府, 听顺元路宣慰司节制”;赋役税收“比之内地”。这些做法 A,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加速 B.拓宽了元朝政府的统辖范围 C.推进了边疆内地治理一体化 D,缓解了民族矛盾与压迫问题 5.洪武三十年(1397年)九月,明太祖命户部下令“每乡里各置木铎(铜质的大铃铛) 一,内选年老及瞽者(乐师)每月六次持铎徇于道路,高唱圣训以警众”。当时不少官员 也自觉将振兴木铎视作治理地方的重要环节。可见,明代木铎老人 A。推动了乡约与法律的合流 B.专门解决地方吏治的问题 C.严格监视百姓的言行举止 D.具有基层教化的重要作用 6.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考试是非国民党员成为公务员的重要途径,但无论哪一类别的考 试,一律以国民党党义为必考科目,不及格者,取消再试资格,无论才学多高一律不予录 用。这一做法 A,实现了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B.适应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的需要 C.使文官考试制度走向规范 D,成为国民党走上宪政的重要手段 1 7.1941年开始,华中抗日根据地陆续颁布《乡选条例》、《乡镇政府组织法》等法规。乡选 工作在多数乡镇展开。到1944年底,以乡行政委员会为代表的新乡制已普遍建立。据统 计,淮北地区的198个正副乡长中,中农和贫农占比达到94%。苏北区台北县45名乡政 府委员中,共产党员27名,中间进步人士9名,国民党员9名。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乡选 活动旨在 A.贯彻和落实“三三制”原则 B.改造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 C.配合党中央推行减租减息政策 D.开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8.下图是邓谢1951年创作的新年画《保卫和平》(又名《和平签名》),该作品获得了1951 至1952年度中国首次年画创作评奖一等奖。该年画的创作反映出 A.农村掀起了土地改革的高潮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逐步推进 C.群众积极响应建设人民公社 D.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 9.下图为1978年和200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2249饭 50.5% 87% 1978年 2002年 国有企业田集体企业 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日益显著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 C.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的制定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生产力的发展 10.下表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部分大事记。这一系列活动表明当时中国 时间 事件 1953年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4年 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