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99727

第二单元《关注事件与细节 报道美丽劳动者》(大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2019)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18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第二,统编,必修,2019,语文
  • cover
第二单元《关注事件与细节 报道美丽劳动者》(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综合本单元课文以及《平凡的世界》(节选),品读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并掌握二者的写作要点,进行写作练习; 2.再结合本单元学的新闻通讯、新闻报道和诗歌等文体知识和写作方法,合理布局,巧妙构思,完成单元写作任务。 【课时情境】 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会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结合在本单元以及《平凡的世界》(节选)学习过程中对劳动精神的理解,或叙事抒情,讲述他(她)的动人故事;或报道他(她)的事迹,宣传其优秀品质和精神;或选取角度进行评论,阐释其劳动的价值意义;或纵逸诗情,抒写劳动之美,赞颂劳动精神。 【学习过程】 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用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创造着美好的生活。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美丽劳动者。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关注事件与细节,去发现、去报道这些劳动者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伟大与奉献。让我们开启这趟充满敬意与感动的旅程吧! 活动一:品读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 1.写作中的典型事件能勾勒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物的主要性格和品格。再次品读本单元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件,分别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精神品格,归纳典型事件描写的特点。片段(1)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 1926 年,美国的琼斯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学家,当时是 50 年代。此外美国、菲律宾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 ———《喜看稻菽千重浪》 【预设】(典型环境塑造人物性格,作者不直接写袁隆平的新发现,而先对他进行杂交水稻研制时的社会环境作了细致的交代:著名遗传学家已作出否定,国内学者认为无法应用于生产,外国科学家采用了先进的实验手段也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等等。面对这一切,袁隆平不但没有退却,反而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并有了新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这些典型的社会环境描写,强调了袁隆平取得新发现的艰难,突出了他敢于挑战的个性。) 片段(2)一位抱小孩的女顾客来买糖,还没轮到她买,孩子就哭闹起来,嚷着要吃糖。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老张又对这位顾客说:“这块糖等会儿一块儿算账。”她感激地点点头。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把剩下的糖果包捆结实递给顾客,嘱咐道:“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预设】(典型事件,动作描写。“拿出”“放回”“又拿出”“装好”“塞进”“包捆结实”等一系列动作,可见其热心、细心、周到、体贴入微。耐心细致、周到体贴) 片段(3)糖果组的柜台前,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张秉贵在卖糖时,发现排在队尾的一位顾客,一会儿看看手表,一会儿又抬头看看墙上的电钟,神色不安。他忙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