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抽象的雕塑》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美术造型表现课。本课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欣赏、感受;第二部分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教材的要求是通过理解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与构思,来了解不同雕塑给予我们的不同感受;体验现代城市雕塑的美,了解雕塑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并能够尝试利用各种材料,运用折叠、粘贴、插接等方法制作抽象雕塑。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都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尝试自己动手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的创作。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 阶段的学生,随着 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 都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学生对美术的要求有所不同,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 维发展,认知能力 相对较强,对几何形和不规则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但他们力求表现的更真实、更深刻,想象力有所下降。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了全新的定位,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反映了新课程目标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均衡性。所以在本课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思 维水平和知识储备,主要采用适合孩子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如“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活动中了解抽象雕塑,感受抽象雕塑的魅力,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来创作抽象雕塑,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游戏激趣引导求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抽象的雕塑》。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首先我们玩一个比眼力的小游戏。 教师展示两组作品,并提出问题。(呈现:快速出示两组表现同一内容不同风格雕塑的图片)第一组:(看清楚了吗?)第二组:(看出来了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再次观察两组雕塑作品。 教师总结:两组图片都是表现跑步、踢足球、骑自行车的人物雕塑,第一组雕塑雕刻的非常写实,像真的一样,像这种再现了具体形象,我们称它们为具象雕塑。而第二组雕塑在人物形象上偏离,甚至是完全抛弃了真实外观(自然对象外观),我们把这一种称作为抽象雕塑。【设计意图】 用游戏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学习中,通过辨析、讨论直接切入本课的重点知识———抽象,让学生既直观又浅显易懂地初步认识了具象和抽象的区别。 二、发展阶段: 1. 知识积累,深入观察 教师提问:课前布置查找与雕塑分类有关的知识点,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雕塑有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 【设计意图】雕塑的分类知识在低年级美术学习中有所涉猎,布置课前查找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初步观察、感受、接触雕塑之后,能产生自学的乐趣及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成就感。 2.起名创作归纳总结 师:再玩一个取名字的游戏,为这两件雕塑分别起个名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这两组雕塑都叫《母与子》,是表现了同一题材的两组雕塑。具象雕塑逼真写实,再现自然对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