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05963

【大单元教学】第三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七下第七单元

日期:2025-04-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9次 大小:95993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七下,教版,教材,新教材,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 课题 俄罗斯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俄罗斯,教材在这部分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以及由于纬度高所导致的气候特点。然后进一步学习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大国,矿产丰富,重工业发达,最后学习,东部地区开放。在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中安排了俄罗斯的资源地理特征,具体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来分析。在设计步骤上,采用要素分解的方法,先了解地形的分布,再了解气候的分布,最后农业、工业、东部地区开发,层层递进。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农业、工业、东部地区开放的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综合思维:展示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学生自主探究俄罗斯工业发展特点。3.地理实践力:引入时事,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俄罗斯在不同领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4.人地协调观:做读图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与分布,理解区域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亚洲、东南亚、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的学习,他们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有所掌握;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试验,对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有所了解;而且好奇心强、乐于表现,但是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学习思路不够清晰。尤其是在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以及该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方面较为困难。这种因果关系的分析比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理解难度更大,需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判读能力。因此,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重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2.理解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工业发达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难点 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口、城市、交通和农业分布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俄罗斯简介视频 学生观看后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俄罗斯的学习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西伯利亚大铁路与资源开发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太平洋沿岸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西至莫斯科,横跨亚欧大陆,全长9000多千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铁路千线。 辽阔的西伯利亚资源丰富,但因距离遥远,20世纪前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相隔绝,整体处于落后状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与贯通,不仅使西伯利亚地区土地、矿产等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工业基地和众多城市,还加强了东西向的联系与交流,带动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1.阅读图文材料,指出西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