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10813

人教版九下化学同步练习:10.2 常见的酸和碱(优生加练) (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2-0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6160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学生,加练,优生,常见,10.2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下化学同步练习:10.2 常见的酸和碱(优生加练) (教师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时,瓶口会出现白烟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C.铝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析出紫红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形成白色浆液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时,瓶口会出现白雾,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A答案错误;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石蕊溶液,溶液变为蓝色,因为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B答案错误; C、铝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析出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答案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形成白色浆液。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浓盐酸易挥发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分析; C、根据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分析; D、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分析。 2.下面是根据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图①是浓盐酸敞口放置较长时间 B.图②是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图③是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D.图④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答案】B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会大于7,故错误;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会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当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大,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故错误;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是增大,故错误; 答案:B. 【分析】A、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解答; B、根据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会溶解解答; C、根据镁的活动性比锌强,镁与稀硫酸反应比锌剧烈;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解答. 3.下列选项中,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 称取3.0gNaCl,加入50.0mL水使之溶解 B 鉴别CH4和H2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从实验室制O2的残留固体中分离出MnO2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 加入足量稀H2SO4,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称取3.0gNaCl,则所需水的质量为47g(合47mL),实验方案不合理,错误; B、甲烷与氢气燃烧后都生成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都产生水雾或水珠,现象相同,不能鉴别,实验方案不合理,错误; C、实验室制O2的残留固体中存在二氧化锰和氯化钾(或锰酸钾),其中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或锰酸钾)可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nO2,实验方案合理,正确; D、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