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11102

第1课 邓稼先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094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课堂,1课,邓稼先,1课时,教学设计,无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邓稼先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通读全文,理解小标题的作用,梳理文章重要信息,理清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2.学习精读,通过品味文中关键语句或段落,体会其语言表达效果;学习作者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重点) 3.感受并学习邓稼先崇高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自读课文,人物大事记 任务三 默读,析形象 任务四 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任务五 品析语段,情感升华 任务六 致敬英雄 拟写颁奖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人物生平】 邓稼先(1924.6—1986.7) 1941———1945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其间积极参加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爱国运动。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旋即返回祖国。 1950———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1958年8月,调至“九院”,隐姓埋名,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 1964年10月,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领衔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 1985年8月,因受到核辐射而患癌,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1986年3月,第二次手术。两次手术期间,与于敏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7月,逝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并能运用到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卓越贡献。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成。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这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性质的传记。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传记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读准字音】 【多音字】 【理解词语】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妇孺皆知:指人人都知道。 当之无愧:承当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近义词辨析 任务二 自读课文,人物大事记 本文运用了主题式的小标题进行组合,每个小标题对应人物的一个大事件,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并思考这六个部分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 自主活动: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互学:组内交流这六个部分是否可以调换顺序?为什么?并准备发言。 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准备点评。 不能调换顺序。 第一部分是历史背景,作为全文的引子,引出写作对象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贡献; 第三、四、五部分暗含时间线,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六部分是总结评价。 总结小标题的作用 小标题起到总领或概括文章的部分内容的作用,可以使文章脉络更清晰,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在写作时,可以使用小标题,体现文章脉络和独特个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