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复习回顾 1931 1932 1935 1936 1937.7 1937.8 1937.9 日本侵华 中国 抗战 9·18 事变 华北 事变 国民党十九路军 一二九运动 瓦窑堡会议 西安事变 中共抗日通电 洛川会议 红军改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形成 全面抗战开始 全 民 族 抗 战 1·28 事变 七七 事变 庐山谈话 东北人民革命军 局部抗战 1933 长城抗战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全民族浴血奋战(1937.7.7-1945.9.2) 时空观念 1937.7-1938.10 防御阶段 1938.10-1943.12 相持阶段 1944.1-1945.9 反攻阶段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七七事变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中国VS日本) (1937.7) (1938.10) (1945年8月) (1945.9.2) 广州、武汉失守 大反攻 “两个战场、两条路线”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7年8—11月 淞沪会战 1937年9—11月 太原会战 1938年1—5月 徐州会战 1938年6-10月 武汉会战 1941.12 —1942.1 第三次长沙会战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将日军拖入相持阶段持久作战 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正面战场:五大会战;战时内迁;战略相持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时间 战场 战役及意义 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1937.8—1937.11 上海 1937.9—1937.11 太原 1938.1—1938.5 徐州 1938.6—1938.10 1941.12—1942.1 武汉 长沙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重大战役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 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2.后方支援 《论持久战》 内容 意义 向大后方 迁移 工业内 迁 背 景 表 现 高校内 迁 概 况 意 义 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才能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驳斥了“中国速胜论”和“中国必亡论”两种错误观点,为抗战指明了正确的战略方向 中国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 【课堂探究】简要评价战时内迁(工业、高校)具有怎样的作用? (1)工厂内迁给内地带去了相对先进的设备、管理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及一定的资本,从而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