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 学 分 析 课程标准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认识这一时 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 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素养目标 1.知道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史实,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中的成就和失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王进喜等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 就取得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失误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 过程(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王进喜等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 就取得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失误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 过程(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现于什么时期 为什 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追溯这段历史。 二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中共八大 1. 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会址 2. 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 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 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 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 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 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 会主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 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另 一 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后来 经济建设的困难局面。 3.材料解读: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 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 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 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 (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 的表现是什么 (2)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 (3)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 “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 钢铁运动。(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 观经济规律。(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材料解读: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 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插秧的密度,实际 上已经很难用多少苑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 是一根紧靠一根的。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 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 六十八万穗。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的稻禾上面 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