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七 年 级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2025.1 第 I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 2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A D D C D A B B D C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D A A B A C C 第 II 卷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题 17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7 分,共 50 分) 26.(1)农作物:水稻、粟、黍。(2分)工具:磨制石器。(2分)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2 分) (2)措施: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2 分)变化:田租从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有时免去田租。(2 分) (3)原因: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很多北方的农作物就出现在南方。(2 分)现象:魏晋南北朝 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历史现象。(2分) (4)因素:农作物种植、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统治者的政策支持、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等。(任答三点,3 分) 27.(1)事件:商鞅变法。(2 分)特点:公正无私,严格执法;不畏强权,论功行赏。(2分)成效: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1 分)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 (2)变化:从平城迁都到洛阳。(2分)措施: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 分)意义: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 了民族交融。(2 分) (3)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改革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等;只有改革,国家才 能富强等。(任答三点,3 分) 28.(1)转型: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或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2分)学派:法家。(1分)思想主张: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 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 分) (2)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设盐铁官,将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对商人征收车船 税。(2 分,任答两条即可)局面:光武中兴。(1分) (3)评分标准(9分) 分值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7 - 9 分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 明 确,有新 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意 4 - 6 分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 或 明确 者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1 - 3 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者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者史论结合不充分 0 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示例一】 观点: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 论述: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地间的交流,有 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西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 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由此可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的时期。 【示例二】 观点: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割据称雄时期,但经过长期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秦之后的汉朝继承秦制,并且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致使 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加之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 280 年西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