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狼牙山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悬崖峭壁,山势险峻。东西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在五勇士坚守的棋盘坨主峰顶建立了纪念塔,塔为五角形,共五层,高十余米,塔真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 6.狼牙山五壮士 ? 豪壮勇敢的人 沈重(1915—1986) 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1941年8月,日寇集中兵力,对我集中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9月25日,敌人约3500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分成九路向河北省易县西的狼牙山发起进攻,妄想把我军一网打尽。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在连续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以后,决定留下七连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当胜利完成任务以后,为了再掩护七连的撤退,坚守在东山口的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接受了任务……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日寇 奋战 险要 悬崖 攀登 山涧 雹子 屹立 眺望 喜悦 壮烈 豪迈 崎岖 瞄准 手榴弹 棋盘陀 横七竖八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叽里呱啦 全神贯注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坚强不屈 惊天动地 晋察冀根据地 现在我们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五壮士”分别指哪五位? 2.本文共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让我们通过概括小标题梳理故事内容吧。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 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注意要补充必要语句,加入连接词,使课文内容通顺连贯。 方法? 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五位战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 是指一只手举着有杈的棍子(或鞭子)的人,这种关起门来行凶的人不是好人,所以称为“寇”。 日寇 冠 寇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自由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五位战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接受了什么任务? 敌我力量悬殊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以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群众投入战争。游击战的精髓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遵循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五项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游击战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具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 2.圈一圈句子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 是“匕”。 学写字 仑 仓 注意笔顺: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更能体现出两个小战士战斗的专注。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沉着 无畏 对敌人的憎恨 把对敌人的仇恨转为力量 专注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具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句子。 2.圈一圈句子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 神态 动作 动作 神态 表现出五位战士对日寇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想象画面,读出他们对敌人的痛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这种对个体聚焦的写法,称之为场面描写中的“点”。 仔细读标出来的部分,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仔细读标出来的部分,谈谈你有什么发现? 这是对五位战士的的概括描写和战斗场面的概括描写,这种概括描写称之为场面描写中的“面”。 “点”的描写 “面”的描写 点面结合 ?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