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一 一、运动的描述 1.质点:理想化模型.判断标准:运动距离远大于物体大小 2.参考系:任意选取,通常选地面 3.位移x: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找起点和终点(两点确定,位移确定),矢量 4.平均速度: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位移的方向相同. 5.加速度a:矢量,速度变化量与时间t的比值: 但加速度a与速度变化量、速度、时间均无关 6.自由落体运动规律:(v0=0,a=g,只受重力) 下落时间取决于高度 7.对x t图像:图线斜率的意义:斜率k代表速度v 8.对v t图像:(2)斜率k大小表示加速度a (3)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x 二、力 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G=mg,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弹力:. 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5.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6.摩擦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面间有弹力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大小:①滑动摩擦力f=μN; (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7.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等效替代) (3)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不受力或受合力为0,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意义:①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②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区分: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5.单位制: (1)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米m、千克kg、秒s; (2)导出单位有牛顿N、米/秒m/s、米/秒2m/s2等. 6.超重和失重: (2)超重:压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 F合或a向上 (3)失重:压力或支持力小于重力。 F合或a向下 (4)完全失重:只受重力 四、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 (√ 必修二 1.速度的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性质: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 合力F合方向指向曲线的内侧或“凹”侧; 4.合力方向与速率变化的关系: (1) F合方向与速度v方向所成夹角为锐角,加速; (2) F合方向与速度v方向所成夹角为钝角,减速 5. 平抛运动 (1)定义:水平初速v0,只受重力 (2)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3)推论: ①飞行时间取决于高度: ; ②水平位移由高度和初速度来决定: 6.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角速度 、轨迹半径r( ) 同轴转动:同一个物体,角速度相同,半径r越大,则线速度v越大,向心加速度a也越大 (1)匀速圆周:线速度的大小(速率)处处相等,方向变化,变速运动 (2)特点:向心力F向和加速度a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加速运动. 7.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力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方向:始终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时刻在改变,即向心力是一个变力. 8. 近日(地)点速度最大,远日点(地)速度最小. 9. 万有引力定律 :F=G,G为引力常量,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什测定. 10.(卫星)运行问题分析:高轨低速长周期(越高越慢)即:离地球越远,线速度v、角速度、向心加速度a越小,周期T则越大 11.第一宇宙速度v1=7.9 km/s,是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