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远离有毒物质 第三节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鲁教版)九年级 下 01 课标解读 02 学习目标 03 激趣导入 04 探究新知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课标解读 01 2022年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远离有毒物质”的学习,理解常见有毒物质的种类、来源及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掌握预防有毒物质侵害的基本方法,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能运用化学知识,鉴别常见的有毒物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构建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中。 学习目标 02 1.认识常见有毒物质:了解一氧化碳、甲醛、重金属盐等有毒物质的来源和性质。 2.掌握有毒物质使蛋白质变性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原理,霉变食物中可能含有剧毒物质。 3.吸烟不仅会危害自身健康,也会使周围的人受害;千万不要尝试吸食毒品,请牢记:“毒品万万试不得!”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03 任务一:引入新课 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彩,有的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也有一些物质会危害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我们应当尽可能避免让那些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我们的身体。 www.21cnjy.com 激趣导入 03 任务一:引入新课 高温杀不死的致癌物———黄曲霉素 剧毒物质———亚硝酸盐 生活中的有毒物质 模块一 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有毒气体 放射性物质 部分有机物 有机氯农药 有 毒 物 质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重金属盐 三氧化二砷 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物质还有某些重金属盐(含汞、镉、铅、 铬、锰和铜等重金属元素的无机盐)及砷化物等。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重金属污染的水 空气中的颗粒物 通过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饮用水和不健康食品直接进入人体, 也可能被动植物摄入后通过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观察思考】蛋白质的变性 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 取约3mL鸡蛋清倒入小烧杯中,再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均匀,再将所得液体均分到三支试管中。 2. 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和浓硝酸,观察现象。 3. 另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鸡蛋清,再加入约2mL甲醛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实验操作 现象 滴加醋酸铅溶液 出现沉淀 滴加硫酸铜溶液 出现沉淀 滴加浓硝酸 鸡蛋清变黄 滴加甲醛溶液 出现沉淀 实验现象: www.21cnjy.com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实验结论:蛋白质不仅受热会变性,当遇到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化学物质时,其结构也会被破坏,生理活性随之消失。因此,摄入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等)会导致人体中毒。 探究新知 04 任务二:预防重金属盐中毒 各种细菌和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杀菌消毒 or or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课堂典例 例1、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答案】C 【解析】A、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A错误,B、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使人体内的细胞发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隐患,故B错误,C、小苏打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故C正确,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故D错误,故选C。 例2、下列做法不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