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2466

2025年春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5 动物儿歌(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2-0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5次 大小:893888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年春,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朗读韵文,感受汉语的韵律之美和结构之美。 语言运用:能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儿歌。 思维能力:能够对生字进行归类,并能主动识字。 审美创造: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 课前解析 关注文章:《动物儿歌》是一首读来朗朗上口又充满童趣的儿歌,节奏明快,有韵律,内容生动有趣,每一行都是由“谁”“在哪里”“干什么”三部分组成的,并以此来停顿。 关注字词: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中,“藏、造”是平舌音,“捉、食”是翘舌音,“藏、粮、房、网”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识记字形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归类、字理、熟字加偏旁等多种方法自主识字。6个会写字中,有4个是半包围结构,其中“造、运”的偏旁是走字底,要指导学生了解先内后外的笔顺规则,走字底的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一笔写成,平捺要写舒展;“网”也是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左右结构的“物、欢”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韵文中的词语“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等,可通过联系生活、借助插图、动作表演等方式理解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物、捉”等13个生字和牛字旁、虫字旁、户字头3个偏旁,会写“物、造”等6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了解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探究热情。 (重点)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物、捉”等13个生字,认识牛字旁和虫字旁,会写“物、造、运”3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情境 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动物有关的儿歌。(出示课件2) 教师相机板书课文题目:动物儿歌。(板书:动物儿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认识生字。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虫”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虫”字的意思。(出示课件3) 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带拼音的动物名字,一个名字请一位学生读,读正确后,全班跟读,出示动物图片;读错了,教师纠正读,读正确后再出示动物图片。(出示课件4) 动画展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课件5) 预设:这些字中都有虫字旁。 教师相机讲解虫字旁的相关知识。 2.识字方法。 (1)教师引导:刚才是把两个字连成一个词语读,如果把两个字分开,你还会读吗 学生自由读。 (2)出示课件动画,单独呈现“蜻”“蜓”“蚂”“蚁”“蜘”“蛛”六个字。(出示课件6) (3)教师引导:“蜻”字去掉虫字旁后,怎么读 (出示课件7) 学生自由读。 (4)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形旁右边部分与整个字的读音相同。 教师小结:“蜻”是左形右声,虫字旁表义,右边的部件表音。 (5)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课件8) 总结:我们中国的汉字可有趣了,有的汉字一部分表示它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它的读音,像这个“蜻”字,左边的“虫”表示它的意思,右边的“青”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6)教师出示词语,讲解剩余的形声字,引导学生合作认读词语。(出示课件9) (7)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方法认识“物”,学习牛字旁。 3.自读儿歌。(出示课件10) 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会认字在课文中圈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难读的字。 教师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认读词卡,引导学生合作读儿歌。 4.互动课堂。 (1)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到现在是不是有点儿累了 大家起立,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这首儿歌。 教师引导学生用问答的方式读儿歌,同桌合作一问一答。 蜻蜓蜻蜓做什么   蜻蜓半空展翅飞。 蝴蝶蝴蝶做什么   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蚯蚓做什么   蚯蚓土里造宫殿。 蚂蚁蚂蚁做什么   蚂蚁地上运食粮。 蝌蚪蝌蚪做什么   蝌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