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3073

3.1《捐书活动》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05-0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7370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
  • cover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准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算式。能够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捐书等相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的准确性。 2、通过对捐书数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三位数连加,如先算整百数相加,再算其余数相加,或者列竖式计算等,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捐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加算式,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应用。理解连加运算的算理,尤其是在列竖式计算时,掌握进位的方法和数位对齐的原则。 教学难点:能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三位数连加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对于数据较大、计算过程较复杂的连加问题,能够准确计算,并能清晰地表达计算思路和过程。 三、教学方式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以 “哪个年级捐的书多” 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分享计算方法和思路,促进共同进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捐书的相关数据和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 爱心捐书大比拼 呈现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捐书情况表格,展示各班级捐书的数量。 提问:“同学们,学校开展了捐书活动,从表格中你们能看出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呢?让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吧!”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捐书活动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 三位数连加运算。 (二)新知探究 ——— 探寻连加计算法 初步比较: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先对三年级和四年级各班捐书数量进行简单对比,如 118 比 103 多 15,104 比 109 少 5,95 比 98 少 3,但仅通过这样的比较还不能确定哪个年级捐书总数多,从而引出需要计算两个年级捐书的总数。 三年级捐书总数计算: 方法一:先将每个数拆分为整百数和其余数,即 118 = 100 + 18,104 = 100 + 4,95 = 100 - 5,先算整百数相加 100 + 100 + 100 = 300,再算其余数相加 18 + 4 - 5 = 17,最后将结果相加 300 + 17 = 317 本。 方法二:列竖式计算,先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 8 + 4 + 5 = 17,向十位进 1,十位 1 + 0 + 9 + 1 = 11,向百位进 1,百位 1 + 1 + 1 = 3,结果为 317 本。 四年级捐书总数计算:同样用上述方法计算四年级捐书总数,103 + 109 + 98 = 310 本。 比较结果:计算出三年级捐书 317 本,四年级捐书 310 本,得出三年级捐的书多,多 317 - 310 = 7 本。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计算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捐书总数,让学生经历算法的探究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 智慧购物大挑战 购物花费计算: 呈现 “满 1000 元送大礼包” 的商品价格信息。 140 元、295 元、408 元、320 元、65 元,提问:“张阿姨买一个电饭锅、一台录音机和一块手表,李叔叔买一辆自行车、一台录音机和一个台灯,谁花的钱多一些?张阿姨和李叔叔分别花了多少元?如果每种商品只买一个,买哪三种商品能获得大礼包?算一算。” 学生计算:张阿姨 295 + 320 + 140 = 755 元,李叔叔 408 + 320 + 65 = 793 元,所以李叔叔花的钱多。能获得大礼包的组合是 408 + 320 + 295 = 1023 元(答案不唯一)。 竖式计算练习: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727 + 114 + 8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