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歌谣见证历史变迁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凤阳花鼓 ——— 1950年凤阳花鼓词 队长哨子吹破嘴,吹人下地跑断腿,喊了半天人半数,到了地里鬼混鬼。 ———60年代凤阳当地歌谣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 1979年的凤阳花鼓词 你知道三段不同时期的凤阳歌谣分别与什么历史史实有关吗?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名词解释 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不变 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壹:一群农民的抉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邓小平 材料二: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某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三: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花鼓词 1.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2.人民公社化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吃“大锅饭”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极其困难。 目的: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背景 壹、一群农民的抉择 思考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壹、一群农民的抉择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二)试点 1978年12月18日夜里,安徽凤阳小岗村生产队18户社员代表聚集在队长严峻昌家里,秘密地写下一张“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 1978年12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 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不 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保证国家集体 (二)试点 小岗村喜获丰收 农民丰收的喜悦 凤阳县农民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梁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大包干第一年全村粮食总产量已达到前1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上一年度20倍。自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油,还清了20年来吃救济的贷款。包产到户迅速燃遍了近5000万人口的安徽省。 结果: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6倍多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响起,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壹、一群农民的抉择 (三)推广 结果: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1978 1979 1983 安徽 四川 呼和浩特 贵阳 广州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壹、一群农民的抉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人民公社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 集中劳动 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使用权 以家庭为单位 自主经营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壹、一群农民的抉择 (四)意义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