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 初科 九上 3.3 常见的盐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钠 B.浓盐酸 C.浓硫酸 D.氯化钠固体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CO2发生装置 B.CO2收集 C.CO2储存 D.CO2验满 3.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对应的是( )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盐酸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金属除锈 B 氯化钠 溶液呈碱性 食品腌制 C 碳酸钙 难溶于水 能作化肥 D 浓硫酸 脱水性 干燥气体 A.A B.B C.C D.D 4.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加入药品 B. 收集气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验满 5.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6.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打开活塞K后,有四位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了预测,预测正确的是( ) A. B. C. D. 7.通过实验可以获取证据,得出结论。下列做法中不能获得明显证据的是( ) A.为了证明物质中含碳酸盐,在其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然后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B.为了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C.为了说明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D.为了证明某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硫,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高锰酸钾溶液并摇晃 8.实验室制取氧气与制取二氧化碳相比较,一定相同的是( ) A.反应发生装置 B.气体收集方法 C.反应的基本类型 D.集满气体后的集气瓶的放置方法 9.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B.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生成 C.从a点到c点,溶液中NaCl的质量逐渐增大 D.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10.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乙试管溶液中只看到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则甲、乙试管内所盛试剂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是( ) A.Zn、AgNO3溶液 B.Na2CO3、NaOH溶液 C.KOH、BaCl2溶液 D.CaCO3、Ca(OH)2溶液 11.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二氧化碳用于制碳酸型饮料 C.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氢氧化钙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 (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干燥剂 B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金属冶炼 C 熟石灰具有碱性 中和酸性土壤 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 腌制肉类 A.A B.B C.C D.D 13.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则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CO2,则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出现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14.如图所示为小嘉构建的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物质的关系图,“--”表示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甲为铁, 乙、丙、丁分别是稀H2SO4、CuCl2溶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