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标解读】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案例,能够从地方综合的角度,认识不同区域之间自然环境要素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影响差异的因素。 2.区域认知:通过案例,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3.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能够从“地对人的影响”的视角,认识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4.地理实践力:能独立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观察、概括自然带的空间分布,综合分析、比较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图表,正确分析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重难点) 2.能结合区域实际,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活动关系。(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都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就是菩提树叶。观察右图中的树叶,与我们当地的树叶相比,你能发现它有何特殊之处?在热带雨林中,植物叶子具有尾状尖端的现象,叫作“滴水叶尖”,其现象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是树木适应高温高湿气候的表现。植被就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一起认识以植被命名的主要陆地自然带。 【自主学习】 一、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2.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划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其空间分异主要受制于热量和水分条件。 (1)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主要植被带差异比较 植被带 类型 分布 主要特征 森林 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草原 自然带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半湿润、半干旱内陆地区 热带草原———稀树密草 温带草原———短草 荒漠带 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干旱地区 植被种类贫乏,普遍具有耐旱生态结构,群落结构简单 【思考交流】 探究一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1.根据图中合成卫星影像,说出在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景观类型。(区域认知) 提示: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2.图中箭头所指示的自然景观,各自反映了哪一种典型的自然带?(地理实践力) 提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1月和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24°C,称为热赤道。热赤道平均位于北纬5°-10°,就北半球季节而言,冬季在赤道附近或南半球大陆上,夏季则北移到北纬20°左右。议一议,热赤道的存在,对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有何影响?(综合思维) 提示: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导致热赤道位置偏北,从而增加了纬度地带性格局的复杂性。 所以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能发生变形、扭曲,不完全以赤道为轴而对称。 【针对性训练】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读下图,完成1~2题。 3.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A.垂直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变化 B.水分变化 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高中同步导练》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