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9760

4.2.1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519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4.2.1,流的,形成,分布,规律,第三
  • cover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教案 洋流 高二地理备课组 课题: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课标解读】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能结合世界海区图,分析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 2.区域认知:能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4.地理实践力:绘制世界洋流的分布图。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运动规律。(重难点) 2.分析洋流的成因以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媒体】 希沃白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 日本暖流又称“黑潮”,是世界上流势第二大的暖流,为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黑潮主流沿中国台湾岛东岸直达日本群岛东南岸,宽约100~200公里,深400米,最大流速可达90公里/天,流量大约是长江的三千倍。水面温度夏季可达29℃,冬季20℃,在北纬40°附近和千岛寒流相遇。日本暖流为什么被称作是“黑潮”?黑潮很强大,但冬季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比较微弱,这是为什么? 【自主学习】 一、全球洋流模式 1.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 2.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太平洋海区为例) (1)副热带环流系统 ①在赤道两侧,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带驱动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形成赤道洋流。 ②到达大洋西岸的赤道洋流遇到陆地,除一部分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外,大部分向较高纬度流去。 ③来自低纬的洋流到达中纬后,受盛行西风吹拂,形成西风漂流。 ④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后,其中一部分折向低纬,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 这样,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就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做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做逆时针方向运动。 (2)副极地环流系统 ①西风漂流到达大洋东岸后,除一部分折向低纬外,另一部分折向高纬。 ②北冰洋南下的洋流沿大洋西岸南下,至40°N附近与副热带环流中的洋流相遇,一同参与到西风漂流的运动中,构成呈逆时针方向运动,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环流。 【思考交流】 探究一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日本暖流又称“黑潮”,是世界上流势第二大的暖流,为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岸向北转向而成。黑潮主流沿中国台湾岛东岸直达日本群岛东南岸,宽约100~200公里,深400米,最大流速可达90公里/天,流量大约是长江的三千倍。水面温度夏季可达29℃,冬季20℃,在北纬40°附近和千岛寒流相遇。墨西哥湾暖流,又称“湾流”,是世界上第一大暖流,其流速和流量是黑潮的1.5倍,流量是世界河流流量总和的20倍。湾流在纽芬兰岛转向东北,构成北大西洋暖流,直抵北欧海岸,为西欧和北欧温和湿润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1.日本暖流为什么被称作是“黑潮”?(区域认知) 提示:日本暖流高温高盐,杂质较少,因此透明度较高,对光线的反射较弱,水色较深,因此被称为“黑潮”。 2.黑潮很强大,但冬季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比较微弱,这是为什么?(地理实践力) 提示:冬季,欧亚大陆东岸盛行偏北风,受偏北风影响,大陆东岸形成南下沿岸冷水流,阻挡黑潮北上,使冬季黑潮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比较微弱;同时,冬季盛行的西北季风(离岸风)也减弱了黑潮对欧亚大陆东岸气温的调节作用。 3.湾流和黑潮同为副热带洋流,为什么湾流在水量、热量和盐量输送上都明显大于黑潮?湾流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暖流?(综合思维) 提示: ①由于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关系,墨西哥湾暖流由大西洋南北赤道暖流两支洋流汇聚转化而成; ②暖流在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一带曲折运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