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39898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课后巩固提升(含答案)

日期:2025-01-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701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七,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课后
  • cover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课后巩固提升 1.当下,研学旅行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旅行寓“教”于“行”,让学生边走边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 (  ) ①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实现自我超越  ②实现学以致用,促进知行合一  ③丰富人生阅历,涵养道德情操  ④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每逢节气都会给学生写寄语,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立夏:立夏当立志,奋斗正当时。小满:将满未满,人生可追。芒种:忙有所获,不负耕耘。此举体现了 (  ) 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②因循守旧,故步自封 ③以文化人,润心启智 ④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3.在寻求一致的同时要承认不同,充分尊重多样性,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独特性,理性处理文明的差异,坚持包容和存异的态度。倡导各国各方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民族通过沟通、对话、合作来实现共生,共同发展,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材料表明了 (  )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不同文明之间要彼此尊重、相互包容 ③只需要找到共同点,忽视或去除不同点 ④求同存异不利于解决人际矛盾、化解冲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图漫画反映的现象体现了 (  ) A.勤俭节约已经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B.外卖商家节约成本以提升经济效益 C.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5.我们总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要求别人理解自己,却不愿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尝试着理解他人。换一个角度,你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这说明在人与人交往中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我们应该 (  ) ①学会以心换心,做到理解和宽容他人  ②放弃自己的个性和原则,宽容他人的过失  ③面对人与人之间出现的矛盾,做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④做到解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24年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揭晓,他们是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泳坛名将张雨霏、水稻专家杨华德、老艺术家牛犇、友谊使者穆言灵、大国工匠张连钢、视障歌唱演员萧凯恩、蓝天卫士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积极宣传这些感人事迹旨在 (  ) A.引导全社会向上向善,彻底净化社会不良风气 B.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启发我们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C.传递正能量,人人都把成为年度人物作为人生唯一目标 D.鼓励我们“见贤思齐”,只做轰轰烈烈的大事 7.漫画《礼让》给我们的启示是礼让能 (  ) 礼让 ①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②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  ③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长安三万里》点燃了一股“唐诗热”。唐诗热现象体现了 (  ) ①中华文化独步天下、领先世界的独特优越性 ②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③唐诗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神韵和深远影响 ④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这说明 (  ) A.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和谐 B.每个家庭的追求都是向上向善的 C.家庭的命运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D.社会和谐的目标很难实现 10.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获奖人物揭晓。他们中有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