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度单位 《身体上的“尺”》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关于本节内容,《课标(2022年版)》指出:运用学过的测量长度的知识,发现自己身体上的一些“长度”;利用这些长度作为单位,测量空间或其他物体,积累测量经验,能记录测量的结果,能与他人交流、分享测量的经验,发展量感。让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尺子”,用“身上的尺子”进行测量,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度量单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和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了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整米),学生会用尺子量给定线段的长度,具有初步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分析 关于本节内容,人教版教材与之有关的内容主要分布在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中,具体为以下三处: 1.借助古人用身体“尺”为情境,按照从非标准长度到标准长度的顺序进行编排,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又借助身体“尺”与米制系统建立关联,形成对长度单位的表象。 2.在练习一第2题设置了测量“一掌宽”“一拃长”“一步长”这些身体尺的长度的活动。 3.在《量一量,比一比》进一步深化了对长度的认知,测量肩宽,比一比6米中有大约有多少个肩宽,有多少庹。 本活动主要选定:拃、庹、脚、步这四种常用身体“尺”进行研究, 其他身体“尺”用于课后研究,主要按照:寻找身体“尺”———认识身体“尺”———测量身体“尺”———应用身体“尺”四步进行。为深化对长度的认识,对测量本质的理解,有效培养量感,需要将用身体“尺”的估测的结果转换为“米制系统”表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米大约是7拃,一米大约是5脚,一米大约是3步。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身上的“尺”,感受身上的“尺”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身上的“尺”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的经验,发展量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主动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与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1.能够较准确地测量身上的“尺”的长度。 2.能够选择合适的身上的“尺”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六、教具学具 1.多媒体。 2.米尺、皮尺 3.活动记录单 七、教学过程展示活动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情境导入 播放三个小朋友买鞋的聊天视频,在没有带尺子的情况下,可以用身体上的尺来帮我们测量,很方便。了解我们的脚长大约等于拳头一圈的长度、小臂的长度,感受我们身体上有“尺”。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时时带着尺子,勾起“是不是可以用身体上的尺来解决问题”的想法,引出学习本课内容的必要性,产生学习动机,同时初步了解了有关身体上的尺的相关知识。】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身体上的“尺”。(板书) (二)创设活动,体验量感 活动一:寻找身体“尺” 师:我们的身体上哪里还藏着尺呢?找一找,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或比划比划。 指名学生回答,并适时板书:拃、庹、脚、步等。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碰撞,找到身体上不同的尺,在比划中初步感知身体尺。】 活动二:认识身体“尺” 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身体“尺”,它们都是怎么规定的呢? 1.认识一拃 师:从哪到哪是一拃呢?(出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拃的定义:手指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是一拃。 师:在桌面上比出你的一拃。(教师巡视并纠正) 2.认识一庹 师:谁能说说一庹是指哪到哪呢?(出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庹的定义 师:请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