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地壳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课时作业 1.(2013·天津文综)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海岸沙滩是海水沉积的结果。 答案:D 2.(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图中沉积 出卷网岩Ⅱ上部有侵蚀面,侵蚀面上部有沉积岩Ⅰ,说明甲地层褶皱后,先发生了侵蚀,后发生了沉积。图中花岗岩侵入沉积岩Ⅱ和Ⅰ,说明其发生时间在沉积岩Ⅰ、Ⅱ形成之后。由此分析可确定甲地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 3.读下面的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 出卷网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 出卷网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 解析:第(1)题由题干和地 出卷网层剖面图可知,C为砂岩, 河湖沉积的产物,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而E 层为石灰岩,F为砂岩,G为页岩,石灰岩为深海沉积,F为河湖沉积,陆地环境,G为浅海沉积,由此可判断该地从E层到G层海平面变化为:从E到F层,海平面下降,F为陆地沉积环境,从F到G层,海平面上升,G层为海洋沉积环境。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岩层在K地层之前的都发生倾斜变形,而N地层之后都呈水平状态,由此可以判断该地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以前。第(3)题M断层左右两侧,如果没有缺失,应该是一一对应的,由C开始比较可知,左侧缺失岩层有H、I、J、K等地层。第(4)题断层M形成,使O地层发生断层,由此可以判断O地层形成之后,才发生断层。第(5)题由图中及材料可知,该地区地壳演化中内力作用有地壳升降运动,使地层发生沉降,褶皱使岩石发生变形,断层使岩层发生错位。外力作用表现有岩层沉积,有岩层受侵蚀变薄甚至缺失,即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答案:(1)C层表示该区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2)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3)H、I、J、K地层缺失。 (4)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5)内力作用表现: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外力作用表现: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4.读下图,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解析:海沟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分界线;板块边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活动。 答案:界线: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 000~3 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 原因: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 (2013·江苏单科)下图是某流域地质 出卷网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5~6题。 5.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