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我 也 鱼 所 欲 理解作者严密的论证思路,体会作者的观点。 贰 理解“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 叁 朗读并背诵课文。 壹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这个字就是“义”,你看这个字的写法,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我”字,甲骨文中的“羊”表示祭牲,“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合而会一,“义”的本义就是指杀牲祭祀的礼仪或仪式,引申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如:正义;义不容辞。 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 文学常识 《孟子》一书是孟子晚年与其弟子共同编纂的,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基本上都是对话体。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背景链接 孟子比较高傲,不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曾任齐国客卿,后因与齐王意见不合,决定辞官。齐王挽留,准备在都城中心建座房子给他,并送他万钟粮食作为弟子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孟子严词拒绝。可见孟子所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他大义凛然的气概。 任务一 文 意 速 通 课文欣赏 初读感知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初读感知 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 初读感知 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疏通文意 鱼,我所欲①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②,舍③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④,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⑤。 想要,希望。 同时得到。 舍弃。 道义。 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疏通文意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宁愿放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疏通文意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①于②生者,故不为③苟得④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⑤有所不辟⑥也。 超过,胜过。 比。 做。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祸患,灾难。 躲避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疏通文意 生命本是我想要的,但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