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24391

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教案(打包3套)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179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函数
    课题:§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二分法的概 念及其适用条件,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从中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并了解这一数学思想,为学习算法做准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数学逼近过程,感受精确与近似的相对统一. 教学重点: 重点 通过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用函数观点处理问题的意识. 难点 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利用二分法求给定精确度的方程的近似解.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 师生双边互动 创设情境 材料一:二分查找(binary-sea rch)(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 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提高组初赛试题第15题)某数列有1000个各不相同的单元,由低至高按序排列;现要对该数列进行二分法检索(binary-search),在最坏的情况下,需检索( )个单元。A.1000 B.10 C.100 D.500二分法检索(二分查找或折半查找)演示.材料二:高次多项式方程公式解的探索史料由于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经常需要寻求函数的零点(即的根),对于为一次或二次函数,我们有熟知的公式解法(二次时,称为求根公式).在十六世纪,已找到了三次和四次函数的求根公式,但对于高于4次的函数,类似的努力却一直没有成功,到了十九世纪,根据阿贝尔(Abel)和伽罗瓦(Galois)的研究,人们认识到高于4次的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亦即,不存在用四则运算及根号表示的一般的公式解.同时,即使对于3次和4次的代数方程,其公式解的表示也相当复杂,一般来讲并不适宜作具体计算.因此对于高次多项式函数及其它的一些函数,有必要寻求其零点的近似解的方法,这是一个在计算数学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计算机编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二分法的算法思想与方法,引入课题.生:体会二分查找的思想与方法.师:从高次代数方程的解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引入二分法的意义. 组织探究 二分法及步骤:对于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且满足·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给定精度,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近似值的步骤如下: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度;2.求区间,的中点;3.计算: 师:阐述二分法的逼近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二分法的算法思想,明确二分法求函数近似零点的具体步骤.分析条件“·”、“精度”、“区间中点”及“”的意义.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组织探究 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 若·<,则令=(此时零点); 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即若,则得到零点零点值(或);否则重复步骤2~4. 生:结合引例“二分查找”理解二分法的算法思想与计算原理.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求区间,的中点的方法. 例题解析:例1.求函数的一个正数零点(精确到).分析:首先利用函数性质或借助计算机、计算器画出函数图象,确定函数零点大致所在的区间,然后利用二分法逐步计算解答.解:(略).注意: 第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可利用函数性质,也可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但尽量取端点为整数的区间,尽量缩短区间长度,通常可确定一个长度为1的区间; 建议列表样式如下:零点所在区间中点函数值区间长度[1,2]>01[1,1.5]<00.5[1.25,1.5]<00.25如此列表的优势:计算步数明确,区间长度小于精度时,即为计算的最后一步.例2.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精确到).解:(略).思考:本例除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确定方程解所在的大致区间和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