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4745

2.6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45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6角,度量,教学设计,北师大,四年级,上册
  • cover
北师四上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二)》 第6课时 角的度量(二) 课题 角的度量(二)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二)》(量角与画角)是位于北师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时。其是在学生已经能认识和区分角的类别、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画角的一节技能课。教材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策略 利用动手操作活动感悟概念。 多媒体辅助演示。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认识量角器,能在量角器上找到相应度数的角,进一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加深对角的意义的理解。 在独立探索和与同仁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的方法,能正确地量角和画角,体会度量的本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画角和量角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并会正确使用量角器去量角。 教学难点 会用量角器画一个指定的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师: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角的单位:1度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探究新知 (一)认识量角器 师:黑板上出示两个角,用一度的角去摆,能摆多少个角,就是多少度。 问: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要一个一个接着摆,中没有缝隙;要小角对大角; “小角的顶点和大角的顶点挨在一起”“边和边要重合” 当用活动的角去比划另一个角时,发现我们量角的工具似乎需要两个不同的开口才可以,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需要这个工具上有很多很多的角,直接能读出它的大小。 师: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制作出了一个神奇的工具———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量角器上的中心就叫做中心点。通过中心的这条直线,叫做零刻度线。量角器有两圈刻度,里面的一圈叫内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依次是零度、10度、20度到180度。外面的一圈叫外圈刻度,从左往右依次是零度到180度。 在量角器上找角 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出50度,140度的角吗? 师:仔细观察几位同学找到的50度与140度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吗? 师:这两个角,都是从右零刻度线开始,所以要看内圈刻度,它们的开口就向右;这两个角,都是从左零刻度线开始,就要找外圈的刻度,它们的开口都向左。 师:可以这样总结:选择的零刻度线不同,角的开口方向不同。 (三)量角器量角 师:估一估,并量出下面两个角的度数。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书》27页 生3:这个角比直角小,又接近90度,我估计是80度。 生2:我用三角尺的直角和角2比一比,这个角比直角大一些,我估计是100度。 师:刚才我们估计了角1和角2的度数,下面我们用量角器量一量它们准确的度数吧。 师:(1)先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再把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然后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师:角1的一条边是和右零刻度线重合的,读数时应该看内圈刻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