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5455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二课时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5-05-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566686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自然环境,地域,差异性,第二,课时,课件
  • cover
———湘教版选必一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和表现。 读图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景观特征 通过观察图表,描述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树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课时四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处坦桑尼亚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边境,东西延伸约80千米;海拔5895米,为非洲第一高峰。 乞力马扎罗山因山顶的火山口终年遍布冰雪,宛如晶莹的玉盘,被称为“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山因阻挡了印度洋上吹来的潮湿海风,在南坡较低海拔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植被带 南坡自山麓到山顶,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依次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即水热条件变化,自然景观也会随之发生规律性的更迭。 自山麓到山顶,乞力马扎罗山拥有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植被景观。试从水热配置的角度,分析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 活动:乞力马扎罗山 垂直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分异基础/主导因素 水热条件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沿等高线延伸 更替方向 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图示 ? 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环境,称为垂直自然带。 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作为划分垂直自然带的主导标志。 垂直分异规律的水分差异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针叶林) 天山基带为草原或荒漠, 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 出现森林带。 草甸水分条件优于草原,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发育的; 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海拔/米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迎 风 坡 背 风 坡 珠穆朗玛峰 常绿阔叶林带 针阔叶混交林带 针叶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草原带 高山草甸带 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降水量南坡多于北坡。 原因: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P120活动: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图5-12 珠穆朗玛峰地区自然垂直带分布示意 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习新课〗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北坡广布的高山荒漠和冰雪 第五单元第2节 地域差异规律 〖学习新课〗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南坡山麓往山顶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第五单元第2节 地域差异规律 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是指山地由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自然带序列。 垂直带谱非常完整 一般来说山地垂直带谱自下而上的更替顺序为: 基带→ 森林带变化(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林线)→高山灌木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雪线)→积雪冰川带 草原与草甸两大植被类型的差异 面积大小不同:草甸零散分布,面积较小;草原相对面积大。 植物种类不同:?草甸主要长野草和耐寒的树种,草原主要长草本植物和耐旱的树木。 干湿状况不同:?草甸个头较大且对水分的需求较高,草原相对较干。 听课手册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山,植被垂直差异显著。有位诗人写道:“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到天涯。”读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1~2题。 1.诗人所描述的植被最可能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课时作业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下图是秦岭东段南坡某山峰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导致图中Ⅰ和Ⅱ自然带不同 的直接因素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