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938.3 台儿庄战役 1938.6 武汉会战 第3次长沙会战 1941.12 1938.6 豫湘桂战役 进入相持阶段 正面取得最大胜利 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最大的一次败仗 【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挺进日本占领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以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叫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发生了那些战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1941年后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课堂导入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目标 1.了解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了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通过研读地图、史料和图片,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況。(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正面战场和教后战场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水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家国情怀) 目录 MU LU 我军之勇———平型关大捷 01 我军之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02 我军之谋———百团大战 03 我军之勇 —平型关大捷 1 第一部分 PART ONE 壹·我军之勇———平型关大捷 1.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太原 平型关 1937年9月,向山西进犯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板桓师团,企图夺取内长城线上的平型关要隘,与自大同南下的日军会和,攻占太原。 平型关有何战略地位? 平型关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军事重地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东北平型关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率领八路军第115师 将日军全部歼灭(1000多人) 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太原会战体现出国共两党的密切配合。 2.概况: 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 壹·我军之勇———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歼敌不多,为什么却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材料1: 捷报传出,举国欢腾,震惊中外。9月26日,毛泽东兴奋地致电会德、彭德怀:“祝贺我军的第一个胜利!”……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首战大捷。 ———高风山《说不尽的平型关》 意义: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意义: 壹·我军之勇———平型关大捷 我军之智 —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 第二部分 PART TWO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材料2: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材料1: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白我们并日要牺牲全国同胞一文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压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说说当时国内对抗战有哪两种错误观点? “亡国论” 过于悲观 过于乐观 “速胜论” 1、《论持久战》 贰·我军之智—《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背景: (2)内容: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③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④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