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6419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1.3《做个“开心果”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5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道德,法治,二年级,下册,做个“开心果”
  • cover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3 做个“开心果”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做个‘开心果’”处于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该单元主题围绕“让我试试看”展开,旨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事物,培养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课聚焦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快乐点滴,明白自己可以成为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开心果”,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插图、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例,如家庭聚会、校园课间等场景,展现了不同角色如何制造欢乐,帮助学生理解开心果的内涵,并启发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践行,对于低年级学生初步形成友善待人、热爱生活的价值观有着重要奠基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生活在温暖集体、幸福家庭中的美好,认同乐观友善能让生活更和谐,增强对积极生活方式的热爱。 道德修养:懂得关心他人感受,在日常交往中有意识为他人带来快乐,养成主动分享、乐于助人的品德。 法治观念:初步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和尊重原则,明白让别人开心要建立在合法合情合理基础上。 健全人格:培养开朗自信性格,面对困难挫折不气馁,尝试用乐观心态转化情绪,并传递正能量影响身边人。 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作为集体、家庭一员,有责任为营造欢乐氛围出力,提升对生活环境的担当精神。 三、教学重点 理解“开心果”的含义,即能敏锐捕捉他人需求,用恰当言行传递快乐。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或身边人当“开心果”的经历,激发主动分享快乐的意愿。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领悟如何根据不同场景、人物特点精准地做出让人开心的举动,提升人际交往智慧。 帮助学生将一时的助人热情转化为持续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乐观友善人格特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如小朋友逗爷爷奶奶开心的温馨短片、校园里同学互助欢笑的场景剪辑等,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制作“开心果行动卡”,上面印有简单提示,如“当同学生病时,我可以……”,用于课堂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助人点子。 准备一些代表快乐元素的小道具,如笑脸徽章、彩色气球,奖励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营造欢快氛围。 六、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创设家庭、学校等多元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开心果的作用,如模拟家庭生日派对,问学生怎样增添欢乐,使抽象知识具象化。 故事引导法:讲述名人传递快乐的故事或班级同学真实趣事,以生动情节引发共鸣,开启话题讨论,激发学生表达欲。 小组合作法:组织小组交流分享经历、讨论助人策略,培养合作能力与思维碰撞,如分组探讨“如何帮老师减轻疲惫”,集思广益。 实践体验法:安排课堂小任务,像制作慰问卡送给他人,促使学生将所学即刻运用,强化知行合一。 七、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 展示课件:播放一段孩子们在游乐场欢笑玩耍的视频,画面里有小朋友互相推秋千、分享冰淇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 教师引导:“小朋友们,看了这个视频,大家是不是也觉得心里暖乎乎、乐滋滋的?在生活里,就有这样一群像小太阳一样的人,能把快乐播撒到各个角落,让身边人都开开心心的,你们知道他们被叫做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做个‘开心果’”。 设计意图:利用充满童趣、欢乐氛围的视频,瞬间抓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从熟悉的游乐场景切入,自然引出“开心果”概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好奇与探索欲。 课文探秘 翻开课本,观察第一幅插图:画面是在客厅里,小女孩戴着滑稽的帽子,给爷爷奶奶表演节目,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教师讲解:“瞧,这位小女孩发现爷爷奶奶在家有点闷,就想出个妙招,穿上有趣的衣服,又唱又跳。大家想想,爷爷奶奶为什么这么开心呀?”引导学生从老人的情感需求、表演带来的新鲜感等角度分析。 互动交流:邀请几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