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7803

202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7份打包)

日期:2025-02-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09745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年,安徽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件网) (1368—1840年)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 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全球性经济互动,初步认识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3.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4.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5.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认识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其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6.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知识点1 明朝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二)强化皇权 改革官制 中央 (1)权分六部: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分散军权:设立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统调分离),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特务监察: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置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地方 (1)设立“三司”,互不统属,分散行省的权力。(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 (2)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 特点 权力分散与制衡 影响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续表 八股取士 概况 (1)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2)答题要求: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3)答卷格式:“八股文” 影响 禁锢了思想,扼杀了创造性,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知识拓展 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 (1)皇权高度集中,容易形成暴政,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缺乏自主性。 (3)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政治僵化,禁锢思想,容易滋生腐败,激化社会矛盾,阻碍社会的进步。 (三)经济发展 1.农业: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四)对外关系 1.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 (1)条件:明朝前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郑和本人的才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换取海外奇珍(加强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3)经过: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了解教材上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4)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范围广。 (5)地位: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6)影响: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暴力冲突(反抗侵略) (1)戚继光抗倭 ①原因:明朝中期,倭患严重,威胁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经过:戚继光领导的“戚家军”作战英勇,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东地区倭患;后又在福建、广东与当地将领共同作战,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③性质: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④意义:保卫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戚继光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名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五)明朝灭亡 1.李自成起义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明朝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