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02环境问题的表现 0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目 录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程目标 运用人类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利用图表,认识并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根据相关资料,举例说明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和全球化趋势,认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影响 影响 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讨论:图中外环和内圆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箭头呢? A、工业“三废”的排放 B、洪涝灾害 C、土地荒漠化 D、开垦草原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 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自净能力。———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光污染等)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 思考 1.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2.你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1.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2.你周围有哪些环境污染 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大气污染、水污染、农药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 原因: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环境的质量下降进而产生各类环境问题。 活动:污染的形成 案例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病事件 日本四日哮喘病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1961年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日本米糠油事件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活动 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例如,人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 活动 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1.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可能是原有耕地土壤趋于贫瘠产出减少, 或者人口递增导致粮食需求增加 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导致湿地减少水利破坏,水产减少,水旱灾害多发,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 开垦草场带来草场破坏、风沙侵蚀的后 果,沙尘暴天气增多,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 毁林开荒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3.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穷。请讲讲其中的道理。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索取过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过度垦荒扩大了耕地面积,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气候变干、水旱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环境恶化)。而环境问题必然影响人类自身,使人类越垦越穷。 主 要 环 境 问 题 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自然资源枯竭 水资源危机 矿产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 第五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