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学设计 4.2《让家更美好》 课题 七上4.2《让家更美好》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材内容 分析 本节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二框,本单元《成长的时空》是七上教材的第二单元,带领学生探讨家庭、师生、朋友、同学的交往,学会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交往中学会成长。 本单元共设计了四课,分别为“幸福和睦的家庭”“和谐的师生关系”“友谊之树常青”“在集体中成长”。本节课“家的意味”是“幸福和睦的家庭”的第一框内容,这一框发的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明白优良家风的作用。 本节课包含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用心体味亲情之爱。第二,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学会爱、奉献爱。 第三,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第四,建设美好的家庭,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身心发展变化以及学业与生活方面的压力,他们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但是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冲突,甚至出现逆反行为。许多初中学生与父母出现沟通不畅而导致的矛盾与冲突,理解不到父母的关注和关爱,再加之父母与子女在年龄和观念上存在差距和代沟,在语言表达上父母比较直接,更是导致初中学生对父母的爱的表达方式不认同,不能体会和体谅父母的苦心。他们家庭责任意识比较淡漠,对“孝”文化认识表浅,意识和行动上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本框着力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智慧地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学习与父母和谐沟通交往。提高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这是帮助学生感悟亲情之爱,建设和谐美好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学生成长必修课。 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2022版新课标 P10) 【健全人格】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2022版新课标 P14) 【责任意识】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具有较强的责任感。(2022版新课标 P15) 学习目标 和评价任务 (一)教学目标 1.回忆、记录并分享你和家人彼此关爱的事情,感悟亲情之爱表达方式的不同,感受家人关爱之情,增强对家人的理解。 2.通过案例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分组改写或者创编剧本并进行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增强对家人的理解和体谅,思考并总结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爱、奉献爱的原因和具体做法,提升健全人格素养和责任意识素养。 3.观看视频,积极参与问题的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结合家训家规分享体会,思考并总结建设美好家庭,传承家庭美德的原因和要求。提升政治认同素养、健全人格素养和责任意识素养。 4.结合让家更美好,作为家庭成员一份子,思考自我的行动计划,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践行行动。 (二)评价任务 1.积极参与分享,表述自己的观点,能结合自身实际和思考,概括亲情之爱的不同表现。(针对学习目标1) 2.通过案例阅读,小组合作,改写和创作剧本进行角色扮演,思考和分享,探究并归纳建设美好家庭需要爱、奉献爱的原因和具体做法。(针对学习目标2) 3.观看视频并结合问题积极思考和分享观点,结合家训家规分享互动,增强对家庭美德的理解,归纳总结出建设美好家庭,传承家庭美德的原因和要求。(针对学习目标3) 4.围绕让家更美好,承担家庭之责,拟定自我行动计划,践行行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针对学习目标4) 教学重点 亲情之爱的表现 教学难点 如何建设美好家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课前小调查 【教师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