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9594

3.1维护秩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31154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维护,秩序,教学设计
  • cover
3.1 维护秩序 新课程标准要求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第一框。教材由“社会生活有秩序”和“维护秩序靠规则”两目组成,前一目强调有秩序才有美好生活,后一目强调良好的秩序需要规则,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本课旨在培养、增强学生的秩序意识、规则意识、公共参与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做到维护秩序,遵守规则,积极参与。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观点是认同的,也知道社会运行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这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学情基础。儿童向成人转变,实现社会化,就需要了解、学习、掌握、遵守社会规则。遵守又分为两种形式,即基于他律的遵守和基于自律的遵守。学生主要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的规则意识是朴素、肤浅的,需要从他律向自律转变。本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规则的价值,让学生了解遵守规则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崇高的品行。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规则是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旅游中的乱象分析,明白社会中的各种规则,知道如何才能让规则成为秩序。 (2)通过旅游中违反规则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知道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正常运转。 (3)通过撰写文明旅游宣传语,引导学生提高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案例分析与知识点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规则的社会功能具有高度认同感,认同社会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规则三者密不可分;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秩序就像一辆行稳致远的列车,良好的秩序不仅有利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秩序的话题。 设计意图:话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课讲授 第一站:火眼金睛“寻”秩序 教师:看课件图片,我们来找茬 议一议:回答: ①“茬”的背后的共同点是什么?(1分) ②这类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2分) ③面对这样的现象,你的选择是什么?(1分) 学生:①破坏秩序②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给社会带来混乱 。③维护秩序。 教师总结:1.什么是社会秩序?以及社会秩序的分类是什么?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分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议学活动: 教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明白了秩序的概念和种类,继续我们的第二站。 第二站:切身感受“悟”秩序 看课件: 思考:(1)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这种混乱状况应该如何去改变,请你来出谋划策 学生答:交通堵塞,出现安全隐患,易引发交通事故; 耽误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 容易引发人们相互之间的矛盾; 影响城市风貌。 …………①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②学校可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放学; ③家长遵守规则,在路边等待; ④学生排队依次出校门等; ⑤我们可以建议政府修建高架桥。…… 教师总结: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作用)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层面) 每个社会成员在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个人层面) 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有序和无序的区别,感悟维护秩序和遵守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